镁合金汽车产业创新论坛优秀论文

  • 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谷立东;李子昕;尚晓晴;王杰;李德江;曾小勤;

    半固态注射成型技术近年来为镁合金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综述了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首先,阐述了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工艺的原理及优势,总结了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机的发展历程,指出中国在大型化装备技术领域正逐步成为创新引领者。进一步分析了基于半固态工艺技术的镁材料组织与性能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该技术是充分挖掘镁合金性能潜力、减少铸造缺陷的重要方法之一。除Mg-Al体系外,随着新型半固态镁合金的研究,半固态注射成型的镁基复合材料因具有短流程、高性能的特点而受到关注。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技术已在消费电子、交通工具等领域得到应用,正逐步拓展至大型结构件的生产制造,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前景。

    2025年04期 No.436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 ]
  • 镁合金仿生耐腐蚀表面的研究进展

    张文良;魏冬松;刘燕;史亚菲;王元鹏;田勇;

    为探索镁合金腐蚀保护的表面技术,仿生耐腐蚀如超疏水、超滑表面在过去十年中受到广泛关注。总结了制备镁合金表面的典型仿生超疏水防腐蚀方法,包括电化学沉积、化学刻蚀、阳极氧化、激光刻蚀、喷涂法等,并探讨了各制备方法的特点和镁合金仿生表面防腐蚀的研究进展。此外,总结了制备镁合金防腐蚀超滑表面的常用方法,即先构建结构化基底再注入润滑剂,以及一步喷涂法,并探讨了镁合金超滑防腐蚀表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镁合金超疏水、超滑表面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2025年04期 No.436 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 ]
  • 电参数及电解液浓度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性能的影响及应用

    毕勇;王鹏越;孙伟;王成刚;王天华;邱鑫;

    为研究电参数和电解液浓度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性能的影响,以Mg-Zn系镁合金为研究载体,采用硅酸盐体系电解液,在镁合金表面制备了微弧氧化膜,通过改变电参数及电解液浓度,研究了不同参数对微弧氧化膜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升高、占空比的增加、频率的减小,提供的能量增加,膜层生长速率加快,膜层厚度随之增加;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膜层厚度先增加后减小,电流密度对膜层厚度的影响取决于生长速率和反应时间。膜层厚度与电解液浓度成正比,但电解液浓度过高将引起局部烧蚀,导致膜层脱落。微弧氧化膜层能够显著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膜层厚度增加和膜层孔径减小均可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微弧氧化试样采用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钠溶液浸泡120 h,腐蚀速率仅为0.24 mm/a。在镁合金汽车电池箱体表面制备了微弧氧化+电泳复合膜层,微弧氧化膜层厚度约为13.7μm,电泳涂层厚度约为25μm,中性盐雾试验720 h后无明显锈蚀。

    2025年04期 No.436 2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 高、低速切换位置对镁合金压铸件内部孔隙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王嘉诚;付彭怀;陈娟;刘卓铭;冯光明;彭立明;

    为提高镁合金压铸件的内部质量与力学性能,对比研究了高、低速切换位置对AE44镁合金压铸件内部孔隙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将合金熔体达到内浇口时的冲头位置作为高、低速切换位置,将高、低速切换位置适当提前可降低铸件内部的孔隙率并提高力学性能,但高、低速切换位置提前过多会提高孔隙率、降低力学性能;这主要是由于将高、低速切换位置适当提前可减小镁合金在充型过程中熔体温度的降幅,有利于提高镁合金的流动性和模具型腔内残留空气的排出,而高、低速切换位置提前过多,会增加熔体填充型腔时的紊流程度,卷入更多的气体,提高铸件孔隙率。

    2025年04期 No.436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数据驱动的镁合金压铸件质量智能预测

    汪星辰;王鑫;付彭怀;童胜坤;陈滨;彭立明;

    为实现镁合金压铸件质量的智能预测,降低人工下线检测成本,提升镁合金压铸产业智能化水平,通过收集镁合金大型薄壁压铸件“工艺参数-质量参数”大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建立工艺参数与铸件产生的缺陷种类间的关系,分析了工业数据中的标签长尾分布现象对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性能的影响,通过“随机降采样+SMOTE过采样”算法对数据集分布进行均衡化,最终获得了准确率为89.5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983 8、平均真正率为87.65%的准确预测模型,实现了极少数含缺陷样本的精准检出,并获得了镁合金压铸关键工艺参数重要性排序。

    2025年04期 No.436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 ]

材料应用

  • 微合金化2000 MPa级热成形钢的应用性能

    曹广祥;赵隆卿;井琦;夏广明;巨萌;刘丰宁;

    研究了基于钒铌复合微合金化的铝硅镀层热成形钢在典型热成形工艺下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氢脆敏感性、点焊工艺及性能和涂装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加热温度930℃、加热时间300 s、保压时间10 s的工艺条件下,试验材料的抗拉强度达到2 000 MPa,极限尖冷弯角大于50°,强度和韧性匹配良好;其力学性能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在170℃保温20 min的条件下烘烤后材料的韧性明显提升;在0.1~500 s~(-1)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强度和塑性指标表现出不同的应变速率敏感性特征;在100%屈服强度的弯曲应力下和空气环境中对热成形后的材料进行四点弯曲试验,静置300 h未出现裂纹和断裂,具有良好的抗氢脆性能;试验材料的点焊接头性能和涂装耐腐蚀性能满足应用要求。

    2025年04期 No.436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汽车密封条气味试验方法与改善措施研究

    田永;马保林;

    为改善汽车密封条气味,研究了汽车密封条气味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对比了各主机厂和国际主流的试验标准,对目前在用的标准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对密封条气味产生的原因和改善措施进行了讨论,从混炼过程中原材料的选择优化、生产过程中使用水基涂料、存储过程中适当提高存储温度等不同方面提出了改善方案。

    2025年04期 No.436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 ]
  • 铝合金腐蚀试验研究

    李英;彭华江;何忠树;张椿聆;

    为解决钢铝混合车身的电化学腐蚀问题,尤其是电偶腐蚀,对铝合金腐蚀试验进行研究,探究不同钢铝连接材料及连接方式、不同成型工艺对铝合金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接样品受电偶腐蚀和缝隙腐蚀的双重影响,腐蚀等级高于SPR铆接;铸造铝合金因成分偏析问题,防腐性能明显低于挤压型材。

    2025年04期 No.436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生产装备

  • 焊装机器人工具负载优化设计的技术应用

    王波;刘春柏;王凤奇;阮守新;张玲玲;刘超峰;

    为持续提升白车身自动线的柔性化适应能力,优化焊装工业机器人的可用负载能力,依据机器人负载优化技术原理,重点阐明了串联式机器人工具系统在工程改造设计多约束条件下的优化技术措施。在焊装机器人抓具、焊枪及铆枪等非标工具系统的设计中,在考虑其功能结构、可靠性及经济性的同时,根据工艺设计方案,从机、料、法、测、环等维度综合施策,通过仿真解析及实际测量等手段加以验证,从而达到优化机器人工具负载的技术目标,并用3个案例说明了优化技术应用的综合实施效果。

    2025年04期 No.436 6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