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济美,郭英男,洪伟,刘忠长,许思传,张纪鹏,孙志军
能源结构调整和降低环境污染促进了当代各类型代用燃料汽车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概括介绍了气体燃料汽车技术: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氢燃料汽车;含氧燃料汽车技术:包括甲醇、乙醇和二甲基醚;再生能源汽车技术:植物油。还介绍了代用燃料的理化性能和使用特点及代用燃料汽车技术,展望了世界各主要国家的代用燃料的产业发展、技术进展及应用前景。
2002年11期 1-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引用频次:29 ]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庄明惠,徐刚
简要介绍了轿车发动机曲轴铸件的连续自动化生产工艺及其使用的相关设备,并针对铸造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产品缺陷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制定了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为轿车曲轴的生产提供了参考。
2002年11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张晓胜,朴英花
板材成形数值模拟技术近几年在国外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国内冲压领域也正尝试应用该技术指导从产品开发到现生产冲压工艺的制定与优化。利用DYNAFORM板材成形模拟软件对驾驶室顶盖纵梁支架(5701064-240)进行成形模拟,通过不同冲压方向两种方案的模拟对比来确定合理的方案选择。介绍了以预冲孔来避开剖开工序的困难;利用模具结构的变化采用先预弯、后翻边的翻边工序结构,从而避免了翻边起皱、拉毛等不良结果,保证了零件质量及减轻了模具维修的麻烦。
2002年11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冯洁2002年11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廉峰月
针对现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讨论如何通过改变生产工艺来有效控制铸件废品率。汽车前拖钩在一汽特铸厂是用熔模铸造工艺生产出来的,在试制阶段废品率高达60%以上。经改变其生产工艺,选择有利的组合方式,提高浇注时模壳温度,降低钢水中含碳量,大大降低了废品率,使成品率达到了85%,基本满足生产需要。
2002年11期 12-1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逄伟
熔炼技术是生产高品质灰铸铁的关键,无论是用冲天炉还是电炉熔炼,一定要使用高温铁水并采用增碳技术。生铁、废钢等原材料的质量,尤其是微量元素Ti、V等含量要严格控制,否则会造成先天不足,影响切削性能。合金化工艺不应忽视对石墨形态的影响。随流孕育是生产高品质灰铸铁必不可少的技术。
2002年11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引用频次:27 ]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刘心
介绍了塑料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汽车塑料化所遇到的问题。主要介绍了几种由纳米材料改性的特殊功能塑料,如抗菌、增韧增强、阻燃、导电以及抗紫外线防老化塑料等的特性、功能及应用领域,最后对纳米功能塑料在汽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2年11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刘玥
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纺织业的发展,纺织品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地位。非织造布以其较低的生产成本和优良的性能在中、高挡汽车上的应用日益增加。根据目前国内外不同品牌的汽车使用纺织品的情况分析,介绍了当前汽车用纺织品、纤维材料的主要应用范围,对于不同结构的织物在汽车工业中应用的最新趋势进行了展望。国际纺织品市场的一个新兴主流方向是非织造布,尤其是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就更加突出。介绍了轿车用主要非织造布衬垫材料、覆盖材料和过滤材料等。
2002年11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李长东
针对精铸球铁件浇冒口等回炉料大量剩余的状况,应用无硅球化剂增大熔炼时回炉料的配比,达到炉料平衡。通过研究无硅球化剂的特性,经试验确定了稳定的球化处理工艺。
2002年11期 22-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张扬,张连洪,李双义,王洪志,丁晓东
汽车覆盖件模具工艺设计与CAD技术的结合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介绍了汽车车身覆盖件的拉延工艺特点和内容,以及在三维CAD环境下汽车覆盖件的拉延工艺设计制造流程。基于具体实例,根据拉延工艺内容分析了在三维CAD环境下汽车顶盖拉延工艺设计的整个过程。从中可以了解有别于传统的拉延工艺设计方式,为今后汽车拉延工艺设计乃至车型开发提供一定的经验。
2002年11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陈厉兵,韩建保,张少华,云志刚
某型号发动机液力减振支座用于原装车型时,减振性能良好,而用于另外的车型时,由于刚度偏大,振动传递率较高。分析研究了该型号液力减振支座的一些结构参数对其刚度的影响,以便为减振支座的弹性特性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在保持其原有结构形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变动减振支座橡胶主簧以及金属骨架的结构参数,利用有限元数字仿真确定了这些参数对液力减振支座刚度的不同影响程度。
2002年11期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王少纯,邓宗全,戴达军,杨洪亮,韩秀琴
自动组装的减振器质量明显优于手工组装的产品。要想实现自动组装,必须首先研制自动注油设备。采用PLC控制器进行控制、用电磁铁进行定位的自动注油机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该设备可同时向9个减振器外壳自动注油,因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装配质量。
2002年11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石红玉
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并利用信息进行预测、控制、辅助企业管理的系统,是高度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建立和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提高我国制造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是企业信息化的起点,是企业走向智能化管理、走向现代化的基础。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过程的概述,分析了我国制造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探讨了当前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成功经验及应用前景。
2002年11期 36-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孙志诚
为了避免或减轻活塞偏缸对发动机动力性及使用寿命的不利影响,防止发动机主要零件的早期损坏,通过理论分析和对多台CA6102发动机活塞偏缸的拆检统计,提出了CA6102发动机活塞在上中下3个位置、活塞头部前后2个方向的间隙差达到0.03mm时,即可判断为该缸活塞偏缸。使用规定标号的汽油,适时检查和正确调整点火正时;加强对燃烧室的维护,保持各缸压缩比的均匀一致;注意检查并提高主要零件的修理质量,严格执行修理工艺标准;保持曲轴轴向间隙为0.15~0.34mm;是防止活塞偏缸的有效措施。
2002年11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