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明明;张丽芳;王兰;张宇;
为保证焊装调试顺利进行,将乘用车焊装调试分为P0~SOP五个阶段:其中P0阶段主要为设备进场安调,进行单机单工位调试;P1阶段为生产线联动联调;P2阶段主要为生产线全面工艺验证及各项问题整改;P3阶段主要为小批量拉动;SOP阶段为试制最后阶段小批量试生产,工艺固化。通过此五阶段的调试,以及各阶段调试各项关键节点指标达标,使生产线、工装、冲压件及各级分总成等质量水平逐步提升,且在试制过程中所反馈出来的各类焊装问题均已得到改善。
2016年02期 No.326 11-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王燕;
为了提高修模时尺寸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研究分析了边定位和C/H孔定位两种检具定位方式在外覆盖冲压件车顶中的应用。根据尺寸测量结果,对比分析测量要素各个测点的偏差值,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两种不同的定位方式得到的尺寸结果差异较大、反映的零件状态不同,因此制定的修模方案也不相同。通过分析车顶零件实际长度偏差值,发现采用C/H孔定位方式可以更好地表现产品实际状态并给出快速、正确的修模方案。
2016年02期 No.326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李碧云;
车架横梁是车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横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直接影响后续车架总成的装配。为了保证横梁的加工质量,需对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问题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固化工艺模式,在批量生产时做到提前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预防,保证横梁产品加工质量、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2016年02期 No.326 18-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贾春玉;
为了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决定对生产浪费问题进行改善。由此引入超速概念,并对影响超速的因素进行分解,确定改善超速的关键指标为提升生产效率。通过采用SPS(成套的零部件供应)、工艺优化、TIP(产能提升流程)等方式对生产效率进行改善提升。经实际验证,生产效率提升后,可以很好地降低超速,从而使加班成本随之下降,最终达到减少生产浪费的目的。
2016年02期 No.326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曹广祥;张洋;邹伟;刘柯军;
针对多款商用车制动弹簧缸前壳在道路试验过程中发生在相同位置开裂的问题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前壳开裂形式为弯曲疲劳开裂,造成开裂的原因与前壳装配结构有关。前壳拉深圆角处减薄较大,且加强板与前壳底部平面不能完全配合,车辆行驶过程中和制动过程中产生的载荷通过螺栓和加强板施加到前壳,在其薄弱区(即拉深圆角处)产生应力集中,导致疲劳开裂的发生。根据分析结果,对前壳结构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前壳通过了台架试验和道路试验验证。
2016年02期 No.326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劳邦明;
介绍了车身电泳漆膜突沸油缩孔的特点以及产生机理,从前处理、电泳、电泳烘炉、防锈油等方面分析了突沸油缩孔的产生原因,通过采取调整电泳槽液灰分和电泳烘炉温度、优化车身用钣金防锈油等措施,有效改善了车身电泳漆膜突沸油缩孔问题。
2016年02期 No.326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叶宗茂;
以发动机几种典型零件关键部位表面粗糙度标注的解读与测量为例,详细介绍了汽车行业常见的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名称与含义,并对表面粗糙度检验规范的基本术语进行了深入解读,绘出了检验规范"16%规则"流程图,强调了执行新标准可有效减少测量误差,保证测量的重复性和再现性,避免误判的发生,对产品质量的符合性判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6年02期 No.326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裕莉莉;柴之龙;李琨;张薇;
介绍了国内外汽车螺纹紧固件装配分级概况,举例说明了装配分级对螺纹紧固件紧固扭矩及夹紧力的影响。装配等级提高,紧固扭矩波动范围减小,螺栓上的夹紧力增大;当夹紧力要求不变时,可减小螺栓尺寸,实现减轻质量,并使结构紧凑。
2016年02期 No.326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正>《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长春汽车材料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汽车制造类月刊,依托中国最大的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强力资源,是全面报道汽车先进制造工艺与材料应用研究的专业性杂志。《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创刊于1986年,20多年来始终服务于汽车整车及配套产业(OEM),其覆盖领域包括设计、制造、材料、计算机、管理等。
2016年02期 No.326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李华;宋斌;
为满足乘用车车型更新换代后老款车型的售后维修需求,利用分厂现有区域进行整合,在焊接车间现有的空间范围内实施改造,将左右侧围焊接线共10个工位布置在焊接车间维修区域,前地板总成沿用原有线体生产,后地板总成搬迁至地板本体工位,车身总成线体利用车间现有凸焊区域新建下车体总成及车身总成焊接和补焊6个工位。此KD项目工艺方案在保证质量及满足生产车型和产能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车间现有闲置物资及空余场地,极大地降低了改造成本。
2016年02期 No.326 38-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柳超;邓飞;杨福平;鹿云;
模拟了新能源汽车电机中无取向硅钢片的受力情况,对受力状态下无取向硅钢片的磁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实际测试了无取向硅钢片在不同形式压应力作用下的磁性能,分析了压应力对无取向硅钢片磁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外加压应力会影响无取向硅钢片的磁感应强度和铁损性能,压延方向压应力对硅钢片磁性能的影响要明显强于法向压应力对硅钢片磁性能的影响。
2016年02期 No.326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郭宁;王通;徐虹;孟凡响;于丰闻;刘兆翔;
对TRIP效应进行简单介绍,并对国内、外TRIP效应与应力应变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着重论述了应力状态对TRIP效应的影响。总结出最有利于TRIP效应进行的是平面应变,其次是双轴拉伸,而单轴拉伸最不利于实现TRIP效应;较低的应变速率更有利于实现TRIP效应。
2016年02期 No.326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贺丽丽;桑嫘嫘;李龄;赵涌;郑芳芳;王健;史荣波;
建立了汽车内饰用量最大材料——聚丙烯(PP)材料的防污评价方法,找到了PP材料经常接触的污染物的清除方法,同时研究了PP材料的配方、皮纹和颜色对其防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对防污性能影响不大,皮纹对防污性能有影响,颜色对防污性能影响显著。
2016年02期 No.326 50-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陈雷;陈书礼;韩金磊;荣常如;张克金;魏晓川;
电极的导电剂和溶剂对超级电容器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分别采用VGCF(气相生长碳纤维)、Graphene(石墨烯)、super-P(导电碳黑)作为导电剂,NMP(N-甲基吡咯烷酮)、乙醇、水作为溶剂,制备相同正、负极材料比例的极片,之后组装成超级电容器单体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根据测试结果,选择最佳的导电剂和溶剂。
2016年02期 No.326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魏长庆;龙苏华;张素莲;
为降低有害物质管理难度、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控成本,通过对有关有害物质的危害、主要用途、汽车高风险零部件、替代技术成熟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将国内外法规管控的有害物质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并针对不同级别的有害物质提出了不同的管控方式。
2016年02期 No.326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孙军;于善平;李志峰;杨伟;毕宏华;唐永亮;
为了研究PP材料的熔融指数对PC3S(常压注塑机预裁软质小面料常压合模注塑技术,Precutting small soft skin close mould technology)成型工艺的影响,使用Moldflow软件模拟、对比了不同熔融指数的PP材料在210℃条件下进行PC3S工艺注塑时,模具内PP材料的流动性、PP熔体温度、注塑压力和模具锁模力在注塑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PP材料的熔融指数对PC3S成型工艺的影响较小,在实际生产中可以使用低熔融指数的PP材料,以降低制件的生产成本。
2016年02期 No.326 62-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