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超;吴宁;马廷涛;姜波;王达鹏;
为解决某四驱乘用车球墨铸铁空心薄壁后转向节存在的早期磨损失效问题,对该转向节的使用工况和失效形式进行了分析,确定失效的主要原因是轴承轴颈和油封轴颈的表面硬度低且表面粗糙度较差。为此,提出了在原有工艺基础上,通过增加局部感应淬火工艺和磨削工艺分别提高易磨损轴颈的表面硬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解决方案。在有关试验过程中,成功开发了球墨铸铁零件薄壁外圆淬火、阶梯轴双轴颈及圆角同时淬火和锥面芯轴定位磨削加工技术,并通过预留工艺孔和加工余量、合理安排加工工序等措施,提高了磨削加工的质量和精度。经验证,改进后的后转向节的使用性能大幅度提高,异常磨损问题得以解决。
2016年04期 No.328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张拓;
介绍了汽车模塑顶棚最主要两种生产工艺(湿法工艺和干法工艺)的流程和参数,并从顶棚性能、轻量化效果、耐高温尺寸稳定性、吸/隔声性能、环保性和成型稳定性等方面对2种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湿法工艺较干法工艺具有明显优势,将逐渐成为汽车模塑顶棚最主要的生产工艺。
2016年04期 No.328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张薇;柴之龙;王峰;裕莉莉;
气门座圈温度场的建立是指导气门座圈选材、减少气门与座圈磨损的重要手段。采用整体硬度法测试了某发动机气门座圈的受热温度。结果表明,该发动机气门座圈的最高受热温度为330~340℃,最高温度点位于与气门锥面接触的座圈锥面(即密封面),并且通过CAE模拟计算验证了气门座圈各部位的温度变化趋势与测试结果一致。
2016年04期 No.328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李鹤翔;
发动机清洁度是指发动机零件和总成的清洁程度,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及使用寿命。本文从材料、发动机装配、现场验证、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使用拉力测量评价缸体底面清洁度的方法,并以此改善脱脂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此评价方法的应用对装配线完善质量监控、提升产品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2016年04期 No.328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郭宇;
针对某天然气汽车气瓶支架出现早期疲劳断裂问题,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mesh建立气瓶支架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静强度分析,识别出气瓶支架断裂点和潜在失效点,根据分析结果对气瓶支架进行结构改进。对改进后结构进行静强度分析可知,满足设计要求,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断裂现象。
2016年04期 No.328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张江波;王慧;薛鹏飞;
结合某车型在制造过程出现的端子脱出问题进行了插接件端子脱出原因分析,并总结了针对各种问题在线束生产及整车工厂插接配合过程中的控制措施。从线束护壳、端子原料确认、操作检验控制方式、物料运转、整车工厂对线束插接的标准化操作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控制,对于线束制造过程中可能导致端子脱出的因素基本可以做到有效预防。
2016年04期 No.328 35-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管月芹;
针对一款减振器支座开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从减振器的运动特性、支座主要受力特点及故障件状态分析三方面剖析其发生开裂的根本原因;通过采集车辆在不同路面行驶的载荷数据,采用CAE仿真分析其应力应变情况,详细地说明其开裂原因,证明了结构设计因素对支座开裂问题的重要影响;从优化结构设计、采用高强度钢板、增加板材厚度三个方面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并在优化结构设计方案更改前后,仿真分析对比其抗开裂能力。结果表明采用内、外板双层结构及增加翻边设计可以提高减振器支座的抗开裂能力。
2016年04期 No.328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徐跃宏;
为了提高白车身品质、缩短白车身试制周期,设计制作了螺钉车。介绍了螺钉车的设计、制作步骤等。对螺钉车制作流程、装配方法和螺钉车制作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制作螺钉车及时发现产品总成的搭接、装配性及匹配性问题,实现了对夹具精度及功能性的调整,可减少后续产品及夹具的变更调整成本。
2016年04期 No.328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