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视界

  • 动力电池装配线改善研究

    贺刚;方伟;刘波;

    以动力电池装配线为案例进行了改善研究。综合运用工业工程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装配线工艺程序、工位布置、作业时间及生产现场的分析,找出影响产能及生产线平衡率的关键问题点,并据此制定改善方案,改善结果使产品年产能提升至24 500套,生产线平衡率提升至86.6%,达到了改善目标。

    2016年12期 No.33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装配策略的研究

    黄青斌;何涛;乐慧杰;陈平;陈文剑;

    新能源汽车因结构及类型差异较大,使得其最为核心的电池包结构也具有明显的差异,进而对于整车生产线的装配工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整理归纳当前新能源汽车(包括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电池包的常见结构,针对不同结构电池包的特点,分别对其装配策略和定位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同时,对于所需的工装设备进行了简要说明,其对于电池包壳体的设计和总装生产工艺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2016年12期 No.336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生产现场

  • 主动圆柱齿轮轴感应淬火技术研究

    陈博;王达鹏;吴宁;李航宇;王岩;车广义;

    与重型贯通桥主动圆柱齿轮轴采用的传统渗碳淬火强化工艺相比,感应淬火工艺可以大幅度提高零件的扭转强度。为探索感应淬火工艺的可行性,研究、分析了感应淬火工艺方法、感应器结构、工艺参数、零件的淬火变形规律及扭转强度,并与渗碳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主动圆柱齿轮轴采用感应淬火强化工艺的扭转强度明显高于渗碳工艺,满足承载设计指标要求,淬火变形满足总成装配条件。

    2016年12期 No.336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汽车塑料件自攻螺钉拧紧失效问题的分析

    董文生;

    用自攻螺钉对塑料件进行拧紧在汽车零件装配中是一种常见的联接方式,生产中经常会出现与自攻螺钉配合的塑料件安装孔发生开裂或者无法达到规定的拧紧力矩的现象。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上述问题发生的原因,通过多个具体实例说明了其中与塑料件自身有关的因素(如塑料件安装孔的熔接痕强度低、安装孔受力过高等),同时还对塑料件安装孔壁内部存在孔洞、温度和含水量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

    2016年12期 No.336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前端模块总成装配方案优化设计

    黄玉东;赵明慧;高志纯;孙治国;

    为了实现前端总成在车身上顺利装配,并按照产品的要求保证前大灯、前保险杠与发动机罩盖等零件的匹配精度,通过对现有的前端机械手装配方式和前端总成拧紧方式进行分析,实现前端总成模块达到最优的装配流程,并从机械手的复杂程度和拧紧设备的数量方面进行优化,从而进一步降低项目投资。

    2016年12期 No.336 22-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某车型稳定杆支架开裂分析

    白耀明;孙洪斌;杜健;

    稳定杆支架是固定稳定杆的部件,其开裂会导致稳定杆失效。针对稳定杆开裂问题进行了断口、失效产品材料、失效产品成型、失效产品焊道和产品结构CAE分析,判定稳定杆支架开裂性质为疲劳断裂。根据上述分析,制定了改进对策,将焊道起弧位置向外延伸10 mm,起弧位置避开产品应力集中位置。经试验验证表明,产品改进方案可靠有效。

    2016年12期 No.336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立柱饰板与顶棚匹配的质量育成方法研究

    胡瑞;

    解决整车外观匹配质量问题的首要环节是建立尺寸链,用于分析间隙、段差的设定及规格的合理性,找出影响外观质量的关键因子。以立柱饰板与顶棚的匹配为例,从饰板和顶棚的复合公差、检具的应用、尺寸链、关键因子的数据分析方法等方面系统化的介绍了其Fit&Finish质量提升方法,为匹配工作中出现的外观不合格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调查方法和改善对策,缩短了问题解决周期。

    2016年12期 No.336 29-31+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3思维解决发动机装配线辊轴断裂问题

    刘阳;李建松;

    运用A3思维对发动机装配线的辊道结构、故障现状等进行现状分析,采用帕雷托图形式,找到断裂故障关键问题点,利用因果图分析了装配线辊轴断裂问题的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多个问题真因分别制定解决方案,通过对辊轴受力进行分析,对结构进行调整,以及对辊道轴承的受力等进行分析纠偏等,解决了辊轴断裂问题,保证了设备可靠性。

    2016年12期 No.336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锻铝转向节与钢质衬套的接触腐蚀分析

    史东杰;高鹏;魏元生;王献忠;刘攀;

    为解决铝合金锻造成型转向节与钢质衬套接触区域经整车循环腐蚀试验出现的腐蚀问题,对腐蚀区域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电镜扫描、物相分析及材料成分检测等,目的是对钢-铝接触区域腐蚀产生原因和腐蚀程度进行分析,并研究电化学腐蚀对钢-铝过盈配合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以便为异金属结构件的质量改进提供基础数据。

    2016年12期 No.336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汽车前稳定杆断裂失效分析

    李兴超;范瑞君;顾国荣;

    某车型新开发的空心前稳定杆在开发试验路试过程中发生断裂。为分析断裂原因,对失效稳定杆的外观、金相组织、强度、硬度和化学成分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其腐蚀情况、受力状态和生产工艺过程,得出导致前稳定杆断裂失效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内壁防腐不当,热处理和校型后内壁存在较大的拉应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为避免前稳定杆等底盘重要安全件发生应力腐蚀,必须更加严格其防腐性能要求的建议。

    2016年12期 No.336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2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材料应用

  • 高强度钢板延迟断裂试验方法研究进展

    王学双;庄厚川;曹广祥;王保男;

    为进一步了解高强度钢板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延迟开裂的问题,总结了国内外针对高强度钢板延迟开裂的试验方法即恒应变延迟断裂试验、SSRT(低应变速率)延迟断裂试验、恒载荷延迟断裂试验、断裂力学试验,并详细介绍了每种试验方法的评价指标。针对现有的高强度钢板定性评价方法,提出了建立不同钢种、不用强度级别高强度钢板延迟断裂敏感性的定量评价指标,以方便定量比较高强度钢板的延迟开裂敏感性。

    2016年12期 No.336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标准溶液对缩二脲检测结果的影响

    曹婷婷;米新艳;崔新然;于力娜;

    为考察以不同纯度的缩二脲纯品配制成的相同浓度缩二脲标准溶液对车用尿素水溶液中缩二脲含量检测结果的影响,用3种纯度(97.00%、98.24%、98.80%)的缩二脲纯品分别配制成0.8 mg/m L缩二脲标准溶液,并分别对待测样品中的缩二脲含量进行了测试,测试相对误差为-0.03%、0.03%和0.01%。结果表明:缩二脲标准溶液的纯度和测试结果之间不成线性关系,但缩二脲纯度越高,测试结果相对误差越小。

    2016年12期 No.336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980MPa级双相钢激光焊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特征

    夏明生;张洪波;彭云;李桂兰;

    为了研究双相钢激光焊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等对焊接接头进行组织和显微硬度表征,结果表明焊接接头存在软化区和硬化区,软化区为焊接接头薄弱区域,熔合区马氏体和热影响区马氏体回火分别导致了焊接接头硬化区和软化区的形成,有限元仿真分析可对焊接板冲压时的失效进行有效预测。

    2016年12期 No.336 49-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生产装备

  • 新型60MN短行程内高压成形机功能与特点

    高贵麟;王涛;王小松;张洪丰;夏金林;

    针对国产内高压设备现状及未来车型大尺寸高强度零件生产需求,研制了全新结构的最大合模力为60 MN的短行程内高压成形机。重点介绍了内高压成形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以及内高压成形机设计方面的关键技术,包括短行程合模液压机结构形式,换模小车工作原理,内高压成形系统高压源、水平缸、液压系统形式与控制系统功能。全新研制的60 MN内高压成形机具备一模双件生产功能,最快生产节拍可达23 s,满足高效节能要求。

    2016年12期 No.336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翻转式柔性共线焊装线拼台刚性及稳定性技术改进

    冯雪刚;

    主要介绍了车身侧围翻转式柔性共线焊装线在批量生产运行过程中主观结构分析和调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通过对翻转式柔性化主拼焊台特点进行分析,提升了工作和维护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确保100%的安全使用,表明了提升侧围翻转式柔性共线焊装线运行精度和稳定性的必要性。

    2016年12期 No.336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检测技术

  • 矩阵式LED前照灯检测技术应用

    王千;高志纯;占细雄;张国旺;陈传夏;孙治国;

    针对批量乘用车前照灯的检测调整问题,详细阐述了乘用车前照灯的检测要求,并以奥迪某矩阵式前照灯为例,分析了远近光一体式的矩阵式LED前照灯的构成、特性、检测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其检测设备的构成、原理等内容。与普通一体式前照灯检测相比,主要区别在于远光灯的检测。矩阵式LED前照灯是通过检测远光灯主要发光部分的位置和光强,从而确定远光灯所有发光部分的空间位置,并判断远光灯的光强。

    2016年12期 No.336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行业动态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涂装技术分会2017年汽车涂装技术交流会论文征集通知

    <正>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涂装技术分会主办的"2017年汽车涂装技术交流会"将于2017年10月在长春召开。两年一届的汽车涂装盛会是我国汽车行业在涂装技术领域进行技术交流,促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平台。会议将以"节能、环保、降成本,促进汽车清洁涂装生产技术发展"为

    2016年12期 No.336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转型全面实现——汽车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稿件征集

    <正>随着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转型的呼声日渐高涨。面对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革新浪潮,德国人提出了工业4.0战略,美国人出台了先进制造业回流计划,中国加紧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并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些战略的核心都是利用新兴信息化技术来提升工业的智能化应用水平,进而提升工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工业4.0战略的展开方向之一就是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工厂。在这场新的变革中,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软件

    2016年12期 No.336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版权转让声明

    <正>凡投到本刊的稿件,一经发表即一次性支付稿酬。同时,本刊视作者同意将已发表论文的版权自动转让给编辑部,包括电子出版、多媒体出版、网络出版及以其它形式出版的权利。作者必须保证该论文为原始论文,文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从来没有以任何形式在其它任何刊物上发表过,不存在重复投稿问题,不存在任何剽窃、抄袭他人的行为,不包含任何违反法律法规以及侵害他人权益的内容。一旦发现本文涉及以

    2016年12期 No.336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

    <正>《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长春汽车材料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汽车制造类月刊,依托中国最大的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雄厚的技术资源,是全面报道汽车先进制造工艺与材料应用研究的专业性杂志。《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创刊于1986年,30多年来始终服务于汽车整车及配套产业(OEM),其覆盖领域包括设计、制造、材料、计算机、管理等。

    2016年12期 No.336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正>《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创刊于1986年,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长春汽车材料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汽车制造类月刊,依托中国最大的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雄厚的技术资源,全面报道汽车先进制造工艺与材料应用的专业性杂志。《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始终致力于汽车制造新技术的开发(如汽车制造领域中的四大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应用、加工技术、生产装备、检测技术、数字化模拟技术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报道。努力为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中各门类的决策者及研

    2016年12期 No.336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汽车工艺与材料》2016总目次

    <正>~~

    2016年12期 No.336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