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视界

  • 提升JV车整车气密性的措施

    吴聪;曾月婷;

    为提升JV车整车气密性,在参考同类型整车气密性数据的基础上,使用烟雾仪和整车漏气测量仪找出影响整车气密性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排挡杆防尘罩松脱、声学包裹不到位、四门拉手存在设计缺陷、后通风栅密封不好、车门与车身之间密封不好、后视镜三角盖板与三角窗之间存在间隙以及车身孔洞。在此基础上,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焊装、涂装和总装的工艺水平,大大降低了车身泄漏面积,为后续车型设计提高整车气密性能提供了参考。

    2017年03期 No.33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8 ]
  • 改善针刺地毯总成气味的措施

    薛振荣;郭青;陈冲;

    为解决针刺地毯总成刺激性气味问题,分析了背胶毯坯、复合毯坯、PET复合棉、丙纶毡、EPP垫块和聚氨酯发泡材料等针刺地毯总成各部件的气味来源。结果表明,气味主要来源于各部件原材料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热降解产生的小分子物质。在此基础上,采取优化原材料以及控制工艺参数等改善措施,使针刺地毯总成气味品质满足了相关技术要求。

    2017年03期 No.339 6-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8 ]
  • 不同复合基材在汽车内饰顶棚上的应用

    朱维珍;

    分析了半固化纺织绵毡、麻纤维板、PP和PU等不同材质、不同结构的复合基材在汽车内饰顶棚方面的应用情况,研究、对比了各种基材顶棚的吸音性能等各项物理、力学综合性能,着重介绍了PU基材顶棚的各项性能指标,并与某合资品牌车型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各类车型汽车内饰顶棚基材选择提供参考。

    2017年03期 No.339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5 ]

生产现场

  • 全工序回弹分析与补偿技术对模具制造周期和成本的影响

    李亮亮;周化圆;

    全工序回弹分析与补偿技术采用计算机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准确预测冲压件在模具调试过程中的回弹量并实施针对性的补偿措施。通过这种技术的应用,冲压模具产出件精度大幅提高,从而缩短生产调试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2017年03期 No.339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5 ]
  • 基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混线生产的工艺优化研究

    黄青斌;韩培培;乐慧杰;陈平;陈文剑;

    为了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两种车型的混线生产,首先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其次以总装车间的内饰、底盘、最终线为基础,以传统燃油车型的工艺流程为参考,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总装工艺流程进行了简易编排,解决了其因节拍瓶颈而无法集中批量上线问题,最后,对于其在不同阶段的专用设备需求进行了简要说明,这对于实现总装车间的柔性化混线生产,具有较大参考借鉴价值。

    2017年03期 No.339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6 ]
  • 铝合金自冲铆工艺分析

    杜坤;刘峰;吴卫枫;陈素平;

    重点介绍了铝合金工艺设计规范、铝合金自冲铆试验方法及质量判定标准,以厚度1.0 mm和1.5 mm的5系铝合金板材铆接试验为例,为板材组合达到合格的自冲铆接效果提供了相应的铆接参数,包括合适的铆钉、铆模和铆接速度等,并依据视觉及剪切、脱落静力学试验结果和自冲铆接点的失效模式分析作为质量判定标准,为后续的工艺实施和实际生产提供技术上的有益参考。

    2017年03期 No.339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9 ]
  • 基于NASTRAN的散热器冷却液渗漏问题复现与优化

    胡海欧;陈韬;

    为解决某车型散热器冷却液渗漏问题,基于有限元静力分析基础理论,运用Nastran软件对散热器开裂渗漏区域进行问题复现,确定满足虚拟仿真分析中的高应力部位与实车散热器渗漏区域一致性条件的最佳工况方案。借助于该工况方案,对不同优化方案进行强度仿真分析,寻找可行的优化方案,针对虚拟验证无渗漏的优化方案进行试制试验,样车强化坏路耐久路试后散热器冷却液无渗漏问题,仿真分析与试验吻合度高,从而验证了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的可行性。

    2017年03期 No.339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9 ]
  • 某车型发动机罩与翼子板面差问题解决

    李为强;高猛;

    以发动机罩与翼子板的面差均值偏移问题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尺寸链方法进行设计验证,并使用4台份均值法对实测数据进行逆向分析,快速锁定真因,制定对策,修改模具,调整发动机盖内板处面轮廓度。模具调整后,跟踪4台验证车,测量面差均值偏移为-0.05 mm,验证结果合格,方案有效。

    2017年03期 No.339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6 ]
  • 车门折边胶溢胶问题的解决

    高翔;吕涛;

    针对车门合拼折边后出现的溢胶问题进行了研究。介绍了车门折边胶的性能和涂胶工艺,分析了涂胶后溢胶的原因,得出涂胶量与涂胶间距对溢胶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结论。因此,结合现场状况对不同涂胶参数配合进行正交试验,以获得最佳的涂胶工艺参数,从而解决溢胶问题。结果表明,涂胶量为3 mm、涂胶间距为3 mm时,溢胶程度最轻。

    2017年03期 No.339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9 ]
  • 热解析-气相-质谱法(TD-GC-MS)测定车内空气中7种苯类挥发性有机物

    刁洪军;孙硕;白雨萍;孙博;

    采用热解析-气相—质谱(TD-GC-MS)法测定车内空气中7种苯类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和精密度良好的优点。通过制备的标准样品管建立了标准工作曲线,7种目标物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0.997 9,检出限(LOD)的范围为0.000 76~0.002 10μg,热解析管的脱附率为100%,证明该方法可以用于车内空气中7种苯类挥发性有机物的准确测定。

    2017年03期 No.339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8 ]
  • 变速器双联齿轮的加工工艺分析

    高阳;

    双联齿轮是手动变速器的关键零件,对整个变速器的工作性能、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都有较大的影响。从选料、毛坯成形、机械加工、热处理等各个流程着手,介绍并分析了双联齿轮的主要加工成形工艺,结果表明精选原材料27 CD4、采用双向挤墩一次成形锻造方式、碳氮共渗后喷丸处理,可使齿轮齿面硬度达730 HV10、心部硬度达500 HV50,硬化层深达0.4~0.65 mm,金相组织及齿向变形符合技术要求。

    2017年03期 No.339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6 ]
  • 汽车研发试制过程中节温器罩体质量改进

    方林;汪祥;张琴;

    针对汽车发动机研发试制过程中节温器罩体产生的各项质量问题,从制造工艺、产品结构与人员因素入手,并借用Moldflow软件对罩体成形性进行分析,在现有试制条件下通过更换材料、更改试制模具顶针排布和优化模具结构,使样件质量问题得到有效改善,满足了项目对节温器的质量、进度要求,保证了发动机样机装配及各项台架、搭载试验的实施。

    2017年03期 No.339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7 ]

材料应用

  • 发动机气门和座圈摩擦匹配性的研究

    张薇;高东宏;

    采用SRV4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1种座圈与3种气门(锥面采用不同处理)配副的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堆焊气门与座圈配副的摩擦匹配性最优;氮化气门与座圈配副的摩擦系数虽小,但由于氮化层剥落而形成的硬质颗粒造成磨粒磨损,导致磨损率急剧升高;锥面不做处理的21-4NWNb气门与座圈配副的摩擦系数最高,耐磨性能介于另外两对配副之间。

    2017年03期 No.339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7 ]

生产装备

  • 一种变速器挡位拨块装配工装设计

    赵亮;翟来涛;于波;赵三虎;李阳;

    主要阐述了双离合器湿式变速器5/7挡拨块装配时中板损坏的问题描述、原因分析、解决方案及工装的实际应用情况;5/7挡拨块装配时,拨叉轴的定位点只有中板拨叉轴孔,使用普通的敲击方式易将变速器中板拨叉轴孔损坏,根据变速器装配的工艺条件,采用合理的工艺方法,设计专用装配工装完成拨块装配,合理地将定位销装入拨叉轴中;同时对该工装进行强度校核及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满足使用要求,并进行了实际应用,解决了装配问题。

    2017年03期 No.339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0 ]
  • 基于PROFINET与S7-300PLC的汽车厂连廊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王灿钊;高琪翔;

    开发了一种基于PROFINET总线通信与S7-300 PLC的连廊自动化控制系统。S7-300 PLC作为控制器,通过多台ET200S分布式I/O系统按设计的工艺流程在焊装、涂装、总装三大车间之间运输。在西门子CPU、分布式I/O ET200S、SEW变频器与启动器和HMI之间进行通信。本系统具备手动、自动、维修3种模式,辊床、转台、升降机等均包括低速、高速两种模式。相较于之前依靠车辆运输的方式提高了速度和可靠性,明显缩短了车间之间的车身运输时间。

    2017年03期 No.339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0 ]
  • B16车型焊装生产线工艺规划方案

    钱华;

    为了提高奇瑞汽车公司现有两款车型B14/B11焊装生产线的生产利用率,将一款新开发的车型B16的焊装生产线放进B14/B11生产线进行改造。分别对B16发动机舱总成、B16后底板总成、B16左/右侧围总成、B16门盖总成等给出了详细布置方案,对机械化设备的通过性进行了分析,并将3款车型的部分总成进行外委,达到在有限设备投资下同时生产多种不同车型的目标,加快了新产品的开发制造周期,节约了研发成本。

    2017年03期 No.339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3 ]

检测技术

  • 白车身机器人FDS连接工艺自动化质量监控研究

    姜典保;

    介绍了自攻螺钉连接工艺。在机器人集成PLC系统及自攻螺钉设备的质量自检之间建立联系,利用独有的产品质量信息显示3D成像技术,使PLC系统控制的生产线显示屏实时呈现当前产品的自攻螺钉点质量信息,达到产品自攻螺钉点自动化实时质量监控的目的。通过该机器人自攻螺钉连接工艺自动化质量监控方案的实施,降低了白车身产品连接工艺缺陷的溢出风险,提高了效率,提升了产品质量。

    2017年03期 No.339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4 ]
  • 孔口倒角检测专用量具的研制

    杨少帅;吴永清;

    为解决目前连接板在孔口倒角加工后,现有量具无法测量倒角尺寸这一现场难题,研制了一种操作、读数方便,成本较低,结构简单又能满足测量精度的现场检测专用量具。对该专用量具的设计方案、结构特征、测量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都进行了详细说明。该孔口倒角量具投入应用后将大大提升零件类连接板孔口倒角加工工序质量。

    2017年03期 No.339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8 ]

行业动态

  • 关于召开2017(第十一届)中国汽车轻量化技术研讨会的第一轮通知

    <正>汽车轻量化作为实现汽车产品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能够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为促进我国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分享国内外汽车轻量化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经验,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轻量化联盟")拟定于2017年9月上旬在湖南长沙举办"2017(第十一届)中国汽车轻量化技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轻量化联盟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共同主办,国汽(北京)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汽车之

    2017年03期 No.339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1 ]

  • 投稿须知

    <正>《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创刊于1986年,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长春汽车材料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汽车制造类月刊,依托中国最大的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雄厚的技术资源,全面报道汽车先进制造工艺与材料应用的专业性杂志。《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始终致力于汽车制造新技术的开发(如汽车制造领域中的四大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应用、加工技术、生产装备、检测技术、数字化模拟技术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报道。努力为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中各门类的决策者及研

    2017年03期 No.339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14 ] |[阅读次数:29 ]
  • 欢迎订阅《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

    <正>《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长春汽车材料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汽车制造类月刊,依托中国最大的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雄厚的技术资源,是全面报道汽车先进制造工艺与材料应用研究的专业性杂志。《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创刊于1986年,30多年来始终服务于汽车整车及配套产业(OEM),其覆盖领域包括设计、制造、材料、计算机、管理等。

    2017年03期 No.339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7 ]
  • 汽车工艺与材料

    <正>《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长春汽车材料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汽车制造类月刊,依托中国最大的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雄厚的技术资源,是全面报道汽车先进制造工艺与材料应用研究的专业性杂志。《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关注领先的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材料及装备等供应商。及时报道最新的设计、制造、材料、加工技术及管理方面的新进展和成功案例。

    2017年03期 No.339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20 ] |[阅读次数:4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