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学锋;
本文依据汽车质量与燃油消耗量的数据,统计分析了中国乘用车的燃油现状及与汽车质量的关系;基于欧洲车身年会资料及其它信息,研究车身材料现状与趋势、分析探讨车身轻量化度、扭转刚度、轻量化指数等性能指标与车辆级别(大小)的关系,初步建立车身轻量化度、扭转刚度、轻量化指数等性能指标的等级划分,给出性能趋势线和等级图线;借助外部资料,说明轻量化材料引起的附加成本是汽车产品轻量化的最大挑战。
2017年07期 No.343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引用频次:45 ] |[下载次数:1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2 ] - 江梅;王莉;周宇飞;吴晓涛;王建兵;丛穆;
对一种重型商用车复合材料板簧的性能进行了探讨。通过有限元分析完成板簧结构设计和复合材料性能研究,采用层积/模压成型工艺完成复合材料板簧的研制,并对复合材料板簧的刚度和疲劳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新开发的复合材料板簧的刚度及疲劳性能满足目标车型的板簧技术要求,具有明显降重效果。
2017年07期 No.343 19-2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6 ] - 李伟;张鑫;成龙;
根据国内、外汽车铸件研发及应用情况,从铸造材料研发与替代、铸件结构轻量化设计、铸造工艺进步3个方面分析汽车铸件轻量化的技术路线。首先介绍了高性能铸造材料及轻质铸造合金在汽车零件轻量化上的最新发展趋势与应用成果;以实际零件为例,列举了铸件轻量化设计过程中常见的薄壁化、空心化、集成化3种结构优化方案及轻量化效果;针对轻量化铸件的生产问题,简述了熔模铸造和(真空)高压铸造成型工艺在汽车轻量化铸件上的应用。
2017年07期 No.343 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5 ] - 杨兆国;于吉龙;江梅;李庆臣;王建兵;
为适应整车轻量化要求,针对某重型商用车复合材料传动轴进行了研发。对两节式传动轴进行集成化设计,通过有限元分析完成了复合材料传动轴结构的优化,采用搓卷工艺完成了复合材料传动轴轴管的研制,并对复合材料传动轴的扭转性能等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新开发的复合材料传动轴的扭转性能等满足目标车型传动轴技术要求,并且具有明显的降重效果。
2017年07期 No.343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9 ] - 滕腾;朱熠;周宇飞;王泽庆;吴世明;
为实现轻量化和提质增效目标,对中冷器出气管路使用工况进行了分析,通过材料选择、CAE分析、结构优化、成型工艺选择等试验研究,成功吹塑成型大口径耐温、耐压三维形状管路,代替1根金属管+2根硅橡胶管的复合管路,实现集成化设计,取得降重、降成本的效果。
2017年07期 No.343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5 ] - 崔凯;马廷涛;付成林;姜波;吴宁;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6082铝合金控制臂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其力学性能、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该6082铝合金控制臂,热处理强化后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R_m为371 MPa、规定塑性延伸强度R_(p0.2)为341 MPa、延伸率为11.5%。适宜的热处理工艺为固溶560℃保温3 h,水淬;时效170℃保温15 h,空冷。
2017年07期 No.343 42-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0 ] - 龙少雄;张建振;祝洪滨;柳超;
以某中重型载货汽车前钢板弹簧支架为例,从轻量化材料的应用、支架结构优化及制造工艺优化3个方面对板簧支架进行轻量化分析,提出了可行的轻量化方案,并与初始方案在质量、性能、工艺、成本等多方面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支架产品质量降低了58.1%,安全系数提高了25%,工艺性能良好,提高了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017年07期 No.343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3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7 ] - 张洋;李莹娜;常悦彤;王涛;
为推进高强塑积热轧中锰钢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电子万能试验机和疲劳试验机等分析测试方法,对该钢种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冷弯性能、焊接性能和疲劳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以商用车典型零件为例,对高强塑积热轧中锰钢的应用性能及轻量化效果进行了考核评估。结果表明:高强塑积热轧中锰钢同时具有高强度和高塑性,强塑积可达20~30 GPa·%,综合性能优异,能够实现形状复杂零件的冲压成形,应用于商用车元宝梁零件,取得了显著的轻量化效果。
2017年07期 No.343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2 ] - 张洋;李凤伟;王学双;李莹娜;常悦彤;
对1180 MPa级Q&P钢和DP钢的力学性能、拉深性能、成形极限、疲劳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进行了某乘用车防撞梁零件的试制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Q&P 1180钢具有良好的塑性,其延伸率明显高于同级别DP钢;Q&P1180钢的成形性能优于DP1180;Q&P钢试制的防撞梁吸能效果优于DP钢。Q&P钢良好的强塑积适用于外形相对复杂、强度要求高的车身结构件和安全件。
2017年07期 No.343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3 ] - 杨彪;李建华;刘蕴博;
针对某重型载货汽车驾驶室翻转液压缸下支架存在结构强度过剩、零件种类及数量、装配工序较多等问题,对结构进行综合优化设计。采用正向设计思路,提取支架准确载荷,优化原力学模型,借助CAE软件进行拓扑优化,实现等强度设计目标;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方案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材料利用率提高,实现了质量大幅降低。
2017年07期 No.343 59-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8 ] - 潘超;王海艳;王兴平;王海燕;
随着油耗法规的完善以及总重检查力度的加大,轻量化产品的开发力度也逐步加强。阐述了某轻型商用车轻量化的开发过程,对各平台产品悬架轻量化的设计思路、技术路线等进行了归纳总结,从结构优化、尺寸优化设计、高强度材料以及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先进工艺、先进技术等多个方面对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及效果进行了综述。
2017年07期 No.343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8 ] - 谭礼忠;潘泽洵;姜云峰;徐鹏;卢雨龙;
为达到某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上盖轻量化设计目标,在保证碳纤维上盖刚度的前提下,从成本、模态分析、自重、成型工艺等方面对不同碳纤维材料结构进行了评估,最终确定选用铝蜂窝夹层结构方案并进行详细结构设计及工艺设计。该方案的动力电池上盖质量为4 kg,比铝合金方案轻1.784 kg,达到轻量化设计目标;通过自由模态试验对碳纤维上盖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模型的1阶自由模态和3阶自由模态的误差较大,需要进一步优化。
2017年07期 No.343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9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