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

  • 汽车复合材料板弹簧模压工艺热学分析

    丁行武;卜继玲;周滨;刘广华;周洲;

    基于商用软件平台,利用共轭传热分析方法,针对汽车用复合材料板弹簧的模压热成型工艺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复合材料板弹簧模压热成型共轭传热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以整体加热效率和受热均匀性为评价指标比较分析了加热系统不同进出油口组合方案的优劣,并就串联和并联两种导热油路设计的差异进行了对比。最后,通过在模具内部布置热电偶和在分析模型中设置温度监测点,对采用该分析方法模拟复合材料板弹簧模压热成型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所述计算模型和结果为复合材料板弹簧模压热成型工艺设计提供了数据参考。

    2020年03期 No.375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2 ]
  • 汽车内饰用低氨味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江晓飞;徐梁峰;何小通;孙晓红;陆红波;丁运生;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聚碳酸酯二醇(PCDL)为基本原料,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性单体,分别以三乙胺(TEA)和离子化合物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四乙基氢氧化铵(TEAH)和四丁基氢氧化铵(TBAH)为中和剂制备水性聚氨酯乳液,并考察了中和度、中和剂种类以及使用温度对于水性聚氨酯胶黏剂性能的影响。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动态光散射(DLS)以及电子万能试验机对水性聚氨酯胶黏剂进行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在中和度为100%,使用温度为25℃时,以TEAH为中和剂制备的水性聚氨酯乳液稳定,其胶膜拉伸强度为31.1 MPa,剥离强度为2.5 N/cm,吸水率为20%,且仅有轻微氨味。

    2020年03期 No.375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7 ]
  • 汽车内饰用环保型EPP材料性能与应用

    张松峰;石德峥;王梓霖;王俊翔;李登山;

    首先介绍了EPP材料的综合特性,并对比了汽车内饰常用的几种泡沫材料的散发性能,结果表明,EPP材料的气味性和VOC散发性要明显优于其他几种泡沫材料;综述了EPP材料在汽车内饰部件中的应用,EPP材料以比重轻、低气味、低散发、可100%回收利用、综合性能好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内饰件中;最后对EPP材料在汽车内饰件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2020年03期 No.375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9 ]

生产现场

  • 不同冷却工艺对双相钢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李艳;张宏;唐士东;聂双喜;王立东;

    运用金相、透射、拉伸测量等测试手段分析了快冷温度和卷曲温度对C-Si-Mn-Cr系热轧双相钢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最佳冷却工艺为终轧后空冷到730℃,然后水冷至250℃卷取。该工艺下,可以得到抗拉强度为650 MPa,延伸率为24.6%,屈强比为0.8的铁素体+马氏体热轧双相钢。

    2020年03期 No.375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1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6 ]
  • 基于PLC的焊装生产线分装区的设计与应用

    吴昊;陈新;

    针对焊装生产线多个分装区进行整合设计,通过对控制系统的设计将多个分装区域统一由一个416F-2安全型PLC进行控制,硬件上各区域从站采用IP20、IP67耦合器及普通输入\输出模块和安全模块进行通讯及控制,软件上采用分布式程序控制,使得各区域安全程序、人机交互程序各自独立,通过现场合理布线及调试验证,实现了PLC跨区域远距离控制各分装区自动运行,并实现了操作者对各自区域的独立操作,其他区域正常运行状态,满足相应的生产工艺要求,提升了焊装分装区的自动化率。

    2020年03期 No.375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1 ]
  • 高铝车身前处理工艺研究

    褚旭;彭杨;何源;周宪民;吴伏生;

    通过扫描电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电化学工作站和电泳漆膜检测仪等设备对高铝车身前处理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铝车身前处理工艺对铝材占比为50%的钢铝混材车身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经过该工艺处理后的铝合金板磷化膜质量为2.515 g/m~2,镀锌板的磷化膜质量3.572 g/m~2,且板材电泳漆膜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均合格;通过添加含氟药剂将磷化槽液中的游离氟控制在150~250 mg/L范围内,能够将磷化槽液中游离态的Al~(3+)完全排除到槽液体系外;经过该工艺处理后的铝合金板和镀锌板电化学腐蚀速率分别降低了5.744μA/cm2和7.355μA/cm~2,自腐蚀电位向正向移动,电荷转移电阻增大,耐腐蚀性能得到提升。

    2020年03期 No.375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4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2 ]
  • 冷金属电弧钎焊在乘用车后流水槽的应用研究

    王子国;姚庆泰;

    在车身开发及制造过程中,通常采用板件拼焊替代整体冲压件,从而达到降重、降成本的目的。乘用车后流水槽部位传统采用点焊+涂密封胶工艺实现连接及密封效果,如果能够改为弧焊工艺,则可以省略涂胶工艺,节约成本、提升节拍,但弧焊工艺会造成较大的焊接变形,这制约了该工艺改进的可行性。冷金属电弧钎焊具有热输入小,焊后变形小的独特优势,通过CAE分析与实焊相结合的方式验证了冷金属电弧钎焊在焊接乘用车后流水槽部位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与价值。

    2020年03期 No.375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2 ]
  • 汽车液压制动管路密封性参数化研究

    张晓丰;封万程;刘学术;王昊阳;

    制动管路漏油是影响汽车制动安全性的重要原因。为提高汽车制动安全性,在分析汽车制动系统中影响制动管路密封性要素的基础上,针对制动管路端部锥角及螺栓拧紧力矩2个重要参数,在建立制动管路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动管路密封性有限元分析评价标准,开展了制动管路端部锥角及拧紧力矩参数化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具有不同端部锥角的制动管路选择合理的拧紧力矩是保证制动管路密封性的前提和基础,为制动管路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0年03期 No.375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5 ]
  • 汽车齿轮珩齿加工缺陷的工艺改进新方法

    陈宇;

    首先对比了2款MQ系列汽车变速器齿轮珩齿加工的工艺区别;其次介绍了批量生产过程中,珩齿加工常见的缺陷类型和原因。为了解决珩齿加工缺陷,提出了2种工艺路线改进方法,一种是在热处理前使用剃齿工艺辅助去除齿面倒棱毛刺高点(齿轮尺寸基本不发生变化),用于解决珩齿机预检不合格缺陷;一种是在热处理前使用剃齿工艺对珩前毛坯进行齿面形状初步加工(齿轮尺寸发生改变),用于解决砂轮打刀、齿面黑皮、精测报告不合格、预检不合格缺陷,这2种方法都已经在批量生产中进行了实验验证和部分应用,对于提高珩齿效率,改善加工质量有显著效果。

    2020年03期 No.375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5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6 ]
  • 曲轴疲劳寿命分析及验证

    王小毓;王慧怡;吴萍萍;

    采用FEMFAT疲劳仿真软件,结合曲轴材料、表面加工工艺、应力循环特征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后得出曲轴的疲劳寿命及安全系数。应用曲轴疲劳试验机,通过升降法获取6对有效数据分析曲轴的疲劳极限和安全系数。对比仿真与台架试验计算数据及结果,找寻曲轴发生应力集中的部位,对仿真及试验结果进行安全系数评估,分析影响曲轴寿命的因素,最终得出2种试验方法所得试验结果均满足安全要求。

    2020年03期 No.375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4 ]
  • 某客车驱动桥螺旋锥齿轮早期打齿原因分析

    张振华;王欢锐;周彬;

    针对某客车车桥螺旋锥齿轮崩齿进行失效分析,运用扫描电镜、能谱仪、金相显微镜等分析裂源处的断口形貌、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及硬度等,同时结合锥齿轮副的齿面啮合印迹,指出被动锥齿轮断口起裂源处大的Ca和Al的氧化物夹渣,即炼钢过程形成的水口结疤缺陷,是导致其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通过严格控制钢材冶炼过程中炉外精炼、连铸工艺过程等各项工艺参数,严格控制钢材中氧含量不超过15×10~(-6)等措施,有效防止了该故障发生。

    2020年03期 No.375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7 ]

材料应用

  • 汽车轮毂轴承单元用碳素钢中碳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操龙飞;

    依据JJF 1059.1—2012,以碳素钢65Mn为检测对象,通过对直读光谱仪测量碳素钢中碳含量不确定的来源进行分析,基于测量结果计算得出碳素钢中碳含量的测量值及其不确定值。结果表明,碳含量测量结果 X=(0.663±0.011)%,包含因子k=2;类型标样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分量和分析方法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分量对测量不确定度影响较其他分量显著;另外对不确定度在合格评定过程中的运用原则进行说明。

    2020年03期 No.375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8 ]
  • LFT-D汽车备胎舱的开发

    刘鉴锋;刘保公;李永祥;李能文;耿富荣;

    为解决传统汽车备胎舱成型工艺复杂、模具成本高、质量大的问题,选取LFT-D材料进行轻量化开发。通过合理选择零件壁厚、增加凸台、合理布置加强筋以保证刚度和强度;同时集成备胎支架、备胎舱阻尼垫、后保险杠安装支架、防石击涂层等零件,实现功能整合,减少零件数量;同时选用聚氨酯胶粘剂实现备胎舱与白车身的连接。通过性能分析,确保产品满足刚度、模态和强度要求。试验结果表明,该LFT-D备胎舱满足产品性能要求,LFT-D材料可替代钢材实现汽车备胎舱的轻量化开发。

    2020年03期 No.375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3 ]

检测技术

  • 自冲铆接接头剖面位置对测量互锁值的影响研究

    杨海;单丰武;李慎国;王付才;胡杰;聂小勇;蔡涛;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实验验证相结合对自冲铆接(SPR)接头剖面位置对测量互锁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剖面为SPR接头的中心面时,测量得到的互锁值最小,当剖面位置离中心面距离变大,测量得到的互锁值也随之变大。同时通过建立SPR接头剖面位置与互锁值关系的数学模型,用于计算不同剖面位置时对应的中心面的互锁值,从而判定SPR接头剖面测量互锁值是否满足质量标准。

    2020年03期 No.375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0 ]

  • 《汽车工艺与材料》投稿须知

    <正>《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创刊于1986年,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汽车制造类月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刊,是全面报道汽车先进制造工艺与材料应用的专业性杂志。《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始终致力于汽车制造新技术的开发(如汽车制造领域中的四大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应用、轻量化技术、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技术、加工技术、生产装备、检测技术、数字化模拟技术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报道。努力为汽车

    2020年03期 No.375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