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

  • 基于耐撞性的车身焊点动态失效研究及应用

    董瑞强;舒常乐;沈海东;

    基于车身耐撞性,对车身焊点热影响区的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基于许用剪应力和拉应力的焊点失效准则;基于失效准则对焊点进行了剪切及拉伸动静态试验,拟合得到了焊点的动态失效模型;将焊点动态失效模型带入子系统模型进行参数对标,将对标数据代入整车碰撞模型中,和试验相比得到了更加相似的焊点失效模式,提高了碰撞仿真的精准度。

    2020年05期 No.37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6 ]
  • 基于摩擦特性及仿真分析方法的车门异响控制技术研究

    张坤超;刘祖斌;曹春雨;刘振宏;赵晶宝;

    针对车门在颠簸路面行驶过程中的异响问题,对异响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从车门振动响应及摩擦原理等角度出发,识别影响异响的主要动力学参数及控制指标。通过进行材料匹配试验,优化材料间的摩擦特性和降低摩擦噪声,解决异响问题。在整车产品开发前期,利用CAE仿真分析手段,首先模拟真实路面对车身的激励,并分析识别异响风险点,然后对车身结构进行优化,最终实现对异响的提前判断和控制。

    2020年05期 No.377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9 ]
  • 静音板前围板的降噪性能研究

    李保森;尧永春;万永红;谢宁;罗竟涛;曾庆懿;

    为降低车内噪音并提升声音品质,以静音板和普通钢板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者的基板、前围板零件、试验样车进行NVH性能对比测试,对静音板的降噪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静音板具有良好的阻尼损耗因子,该因子数值随着工作温度的升高而变大;静音板前围板对高频噪声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前围板采用静音板后,样车总体噪声水平下降2 dB,语音清晰度提高2%~7%,带来更好的NVH性能。

    2020年05期 No.377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8 ]

生产现场

  • 缸体加工中螺伞滑动珩磨工艺应用研究

    董正荣;李季;汪龙顺;胡恒分;

    缸孔表面加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内燃机的摩擦功损耗、机油消耗以及排放。为了减少上述损失,螺伞滑动珩磨工艺开始在缸孔精加工上进行应用。在平台珩磨工艺基础上,通过加工工步的增加、夹具的改进、珩磨刀具的优化、加工控制方式的变化、加工参数的调试,实现螺伞珩磨工艺及缸孔表面质量的要求。利用螺伞滑动珩磨工艺生产的缸体质量稳定可靠,发动机达到了预期的减摩降耗指标。

    2020年05期 No.377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5 ]
  • 商用车驾驶室门窗防雨密封性提升与应用

    邓辉;孙友锋;李劲;李德方;朱会君;

    为解决驾驶室淋雨时门窗部位的漏雨问题,提升驾驶室密封性,对相关位置进水原因进行分析,从密封结构及密封工艺方面进行改进提升,经实验验证方案有效、可靠,并进行推广应用,在实际生产中有效地提高了驾驶室密封性,相关改进方案在以后的产品设计中可以参考应用。

    2020年05期 No.377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3 ]
  • 汽车冲压车身锐棱技术发展浅谈

    魏春谊;孙胜伟;李惠龙;赵绍新;于达;陈清亮;

    在模具制造时期为解决制件缩颈、拉裂、滑移线等质量问题,通过拉延锐棱强压工艺、二次锐棱成型工艺、压料夹持翻边工艺及锐棱数控挑铣工艺,改进锐棱模具以提高制件表面质量。在生产时期锐棱模具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锐棱磨损问题影响整车质量。经过不断探索和积累,发明了汽车冲压模具的锐棱修复方法,解决锐棱磨损修复问题。新方法维修时间短、成本低、效果好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同时还介绍了锐棱模具在生产使用时的问题解决方法和锐棱模具维护方法及锐棱焊装的工艺特点等,从而提升制件生产合格率,减低废返品率。

    2020年05期 No.377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4 ]
  • 铝合金车身激光搭接焊焊缝表面质量改善试验研究

    杨文江;张丽芳;张宇;

    对于铝合金车身,激光焊接主要应用于白车身的顶盖、侧围、门盖等区域,这些区域对于外观质量要求较高,需要我们对其焊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针对铝合金板材在激光焊接过程易出现的焊缝背部凸出及表面毛刺等质量缺陷,围绕焊接关键工艺参数:焊接边距、油污、激光功率、焊接速度、激光频率、板材成分等对这类质量缺陷的影响程度进行试验验证并提出在产品设计、板材选型及激光功率、焊接速度、激光频率等工艺参数最佳控制范围。

    2020年05期 No.377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5 ]
  • 浅析铝合金壳体试制工艺研究

    何正旺;杨萍;

    针对复杂铝合金壳体特点,制定相应试制工艺选择原则及质量验收方式;根据复杂铝合金壳体结构特征和功能要求梳理出相应的质量目标;在铝合金壳体样件试制中通常用到高压铸造+机加工、简易金属模砂型重力铸造+机加工、3D打印砂型重力铸造+机加工、石膏型精密铸造+机加工、铝锭机加工5种试制工艺进行了横向对比,给出了相应的评价;对比分析了刀具选择以及夹装方案对加工质量的影响;最后从铸件质量和成品质量2个方面提出了复杂铝合金壳体件的质量验收目标。

    2020年05期 No.377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5 ]
  • IIoT在提升转向机产品质量方面的应用

    邹文红;王佳良;

    工业物联网(IIoT)的泛在感知特性可以提高生产线过程检测、实时参数采集、材料消耗监测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可以实现智能诊断和决策,对生产过程进行工艺优化,提高产品合格率。通过工业物联网(IIoT)数据采集分析模型对转向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影响因子进行识别,得出壳体拧紧扭矩合格率低为当前影响产品质量的最大因素,同时根据操作工位在线监控系统的数据,研究拧紧不合格过程中的多个输入因子,并对5个可疑关键因子进行了改善。改善之后的数据结果表明,通过改善拧紧工装定位方式、机床拧紧对中、拧紧头重量和止规进入角度,可以使得螺盖锁紧工序一次不合格率由7.20%降低至1.55%,达到了预期2%的目标。

    2020年05期 No.377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0 ]

材料应用

  •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DP590应变硬化行为

    欧阳页先;

    通过室温拉伸、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热轧双相钢和冷轧双相钢的应变硬化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种不同工艺获得的双相钢的应变硬化行为均表现为三阶段特点。不同阶段,应变硬化行为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与双相钢中马氏体含量、马氏体尺寸、马氏体中碳含量不同有关。细小马氏体尺寸、适当马氏体含量有利于提高实验材料的应变硬化能力。

    2020年05期 No.377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1 ]
  • 减振板在汽车前围板上的应用

    宋岩;邓志华;王力;李鹏宇;潘远安;

    为推广减振板在汽车前围板上的应用,选用了以DC06冷轧板为基板的减振板,以某车型前围板为试制对象,综合进行了力学试验、冲压试冲、点焊试验、拔洞试验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减振板的力学性能与普通汽车用钢板无明显差异;产品设计选型时采用简单平直结构翻边可有效规避冲压时弧度结构翻边而产生的易分层问题;如采用工频焊机需对减振板上下面添加导电旁通来提高导电性,采用中频焊机则不需添加导电旁通,但要使用混合功率模式或双脉冲恒流模式的焊接工艺参数来提高导电性;工频焊接与中频焊接的焊接工艺参数均可形成有效熔核。在此工艺条件下,减振板可用于汽车前围板的应用。

    2020年05期 No.377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7 ]
  • 整车开发前期可回收利用率的评估

    王华;赵海英;钟广亮;任天奇;靳长有;李雪;

    整车可再利用率和可回收利用率的计算结果通常需要在整车所有零部件数据已定,在车型即将量产之前才能得出,此时若结果不满足指标要求进行整改,影响车型上市时间。利用回收利用率计算公式,在车型开发早期,即产品规划阶段、概念阶段以及设计开发阶段分别进行评估,视得出的评估结果,进行整车用材的规划调整,可极大降低整车开发风险。

    2020年05期 No.377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0 ]

数字化园地

  • 建设红旗焊装虚拟调试规范

    毛柏吉;李文忠;王晓峰;李长松;阮守新;王子欣;

    采用虚拟调试技术可通过减少现场调试时间进而缩短项目整个周期,并且能降低前期设计错误带来的风险、提高项目实施的可靠性。通过对标业内虚拟调试应用状况,分析不同虚拟调试环境下的特点,基于红旗焊装电气标准,编制虚拟调试规范草案,并通过实际项目进行验证,从虚拟调试框架、环境搭建及虚拟调试流程3个方面丰富和完善红旗焊装虚拟草案。应用虚拟调试技术,在项目前期对PLC程序与机器人程序逻辑时序进行验证,实现对现场调试人员数量优化至50%,现场调试时间缩短50%。

    2020年05期 No.377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4 ]
  • 基于混合仿真的车门虚拟匹配尺寸预测方法与实例

    邵俊;于兴林;丁华;

    首先概述了虚拟匹配是提升整车匹配效率的发展方向,然后分析了匹配状态仿真因素构成,借鉴CAE物理仿真的思路提出面向虚拟匹配的混合仿真概念,并开发了基于混合仿真的车门虚拟匹配尺寸预测方法,进而运用样车测量手段设计了预测方法的实物验证方案,并基于Hypermesh密封条动态载荷仿真建模及Optistruct求解器对预测方法进行了实例计算,通过对比实例计算和实物验证结果验证了预测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对后续工作进行了展望。

    2020年05期 No.377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2 ]

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