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汽2020年度优秀论文

  • 发动机热机疲劳仿真用高温材料本构模型参数建立及优化技术

    蔡存朋;武斌;曹正林;李康;沈宇航;张醒国;

    热机疲劳开裂是发动机缸盖及排气歧管等结构常见的失效形式,利用CAE仿真手段预测热机疲劳寿命,是指导结构正向设计、消除失效风险的关键方法,这需要有能准确反映材料特性行为的本构模型。在材料原始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随动硬化项和各向同性硬化项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发动机热机疲劳仿真用材料组合硬化本构模型参数提炼及优化方法。利用该方法得到的材料本构模型,无论是高温低周疲劳工况,还是高低变温的热机疲劳工况,都可以得到高精度的应力-应变响应,仿真精度可达到90%以上。该方法可用于确定铸铝类、高温球铁类、蠕墨球铁类等材料本构模型组合硬化参数。

    2020年11期 No.38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 ]
  • 基于红旗品牌乘用车的数字化工艺平台建设与应用

    于梅;张丙伟;郭鑫;

    通过引入西门子Teamcenter对工艺业务进行管理,基于数字化工艺平台(TCM)打通工艺上下游数据流,逐步实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的信息互通,并借助平台三维工艺设计环境提升工艺业务能力,提升工艺设计质量和效率。通过总装工艺进行试点应用,由点到面逐步推广至全专业覆盖,并在推广过程中对平台进行更新迭代,打造成独属的数字化工艺平台。

    2020年11期 No.383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 ]
  • 高端乘用车身铝电阻点焊工艺应用研究

    崔颖;夏昌兴;冯博;

    铝电阻点焊是一种高效率、高柔性、不增重的连接工艺,但传统电阻点焊质量不稳定,不能满足批量生产要求。利用铝点焊自适应焊接系统,通过采用6016、TL091、TL094 3种铝材试样组合的性能试验,及某高端车型铝件实件试验,验证了铝自适应电阻点焊具有超强的焊接适应性、焊接性能可靠、焊核尺寸稳定、焊接质量可控,有效解决了钢铝混合车身自冲铆SPR等机械连接工艺柔性差、增重的问题。

    2020年11期 No.383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 ]
  • 柔性焊接岛的理论模型与仿真分析

    杜雨萌;张晓龙;李海南;王海龙;林增宇;

    为了实现汽车焊装产业的多元化与柔性化,同时也为了提高焊装设备的利用率,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央控制系统、AGV运输机构和六轴机器人的新型焊装生产模式即柔性焊接岛。这种生产模式通过中央控制系统提供车型传递信息,利用机器人位于不同岛模块内对产品进行焊接,再由AGV运输机构实现工艺传递。通过焊接岛的理论模型验证了多种车型焊接可能性与焊装设备利用率的提升,通过TECNOMATIX软件对柔性焊接岛进行了焊装仿真分析,并验证了机器人在柔性焊接岛模块内产品焊接的可行性。

    2020年11期 No.383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 ]
  • 汽车焊装工艺规划模型初探

    李文忠;王子欣;魏伟;徐赫唯;毛柏吉;王曼华;

    为了定量评价汽车焊装工艺规划方案的优劣,叙述了工艺规划的3个主要方面,标准工艺、虚拟设计和平面布局,采用对标定量分析和总结的方法,提炼出车间物流量计算公式、平面布局模型、工艺规划要素集、工艺规划定量评价的核心要素表和SQTC工艺规划评价法,并选取5个代表性车间进行评价方法的验证,验证结果是焊装工艺规划SQTC评价方法合理可行,结论是可以应用SQTC评价方法进行工艺规划方案的定量评价。

    2020年11期 No.383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 ]

生产现场

  • 某车型后背门铰链安装螺母松动问题分析

    贾炳强;魏国强;

    针对某在产车型后背门铰链安装螺母残余扭矩衰减问题,通过分析扭矩检测数据和工艺过程,结合螺纹紧固件松动的一般原因,初步确定衰减的原因,并进行对比试验验证,最终得出高温下接合垫片发生蠕变是导致残余扭矩衰减的原因。

    2020年11期 No.383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 ]
  • 轻型汽车车架磷化倒槽工艺标准研究

    于春毅;公衍凯;焦敏;高昌桢;张秀栋;刘昌龙;

    车架总成电泳线普遍使用阴极电泳,磷化作为阴极电泳前处理关键工序,其除渣工艺标准尤其重要。为保证电泳质量不会因为磷化工序降低,采用过滤烘干称重法对磷化渣含量进行了比对、论证,最终确定了磷化渣含量作为磷化倒槽的工艺标准,并对现场设备进行改造,确保在倒槽之前磷化渣含量不会超标,从而保证了磷化质量,进而确保车架电泳的外观及性能质量不会降低。

    2020年11期 No.383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 ]
  • 汽车生产BOM时间轴管理优化与应用

    程利剑;鉴志亮;高原;孙恒;刘家坤;

    结合某公司BOM无时效性管理的现状,归纳总结管理与应用领域存在的问题,通过梳理业务需求,优化完善ERP、SCM、MES等系统70余个功能用例,在完成六轮功能测试与问题有效解决的基础上,实现BOM时间轴管理及应用,为BOM全生命周期和状态管理,构建有效支撑智能制造的生产BOM系统提供平台支持。

    2020年11期 No.383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节拍提升对车身电泳质量的影响及改进方案

    代诗环;王鹏;王乐勇;张建刚;

    通过试验室样板试验验证节拍提升后前处理电泳工艺参数如何控制以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同时通过试验样车进行在线试验和电泳车身的解剖验证车身内腔的电泳效果,提出车身结构改善建议并进行样件验证。

    2020年11期 No.383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 ]
  • 某车企总装车间视觉检测技术的应用

    刘德志;卢小豪;高勇;李晓东;

    视觉检测技术发展迅猛,逐渐在汽车生产制造中广泛应用,以某整车制造企业总装车间为对象,介绍多种视觉检测技术的实践案例,浅析视觉检测技术的特征识别、测量等原理及实现方法。视觉检测技术的经济性和品质控制明显优于人工,由此展望更多的视觉检测技术将应用在汽车生产制造领域。

    2020年11期 No.383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 ]

材料应用

  • 表面渗氮金相组织机理研究

    常连霞;张建振;夏广明;胡悦;胥洲;刘柯军;

    以Fe-N相图、氮化物晶体结构及相变平衡态为依据,研究分析了渗氮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间隙化合物、γ相的转变组织以及α-Fe相中的析出组织的结构特点,并分析了各种相的生长机理及影响因素。大量图片及数据为实现对渗氮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金相组织进行判定,提供了依据,并弥补了目前行业内渗氮过程中氮化物金相组织结构研究数据较少的状况。

    2020年11期 No.383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4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生产装备

  • 单工位多扭矩环境下无线拧紧系统的防错研究

    庄薇;李高;

    为解决单工位多扭矩环境下拧紧操作可能存在的漏装错装等失效模式,介绍了面向单工位多扭矩环境下无线拧紧防错系统,从防错需求与系统架构、程序层防错设计及应用层防错设计展开介绍,用紧固件工艺清单和电动工具拧紧程序设计,拧紧过程应用层防错设计,实现点击零件自动选取工具及运行程序,达到拧紧防错。通过某样车试制车间实际应用,该系统可有效且高质量地解决单工位多扭矩环境下的紧固点漏装错装等问题。

    2020年11期 No.383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白车身激光焊系统和电气集成技术的研究

    杜玮;汉俊梅;李宗龙;

    激光焊接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已广泛应用于白车身焊接。其中,激光飞行焊采用自定义焊缝形式,增加了设计及工艺的灵活性,系统有较复杂的组成及电气接口。为研究激光飞行焊设备的电气集成及控制技术,通过分析其基本组成及原理,利用作为控制核心的PLC,实现了对焊接夹具、气路、水路、机器人系统、激光房、安全门等控制单元的控制,同时通过监测与信号输入,实现了线体对焊接机器人、激光源及激光房等的信号控制。为白车身焊装线激光飞行焊、机器人与自动化控制等技术的有效结合提供了完整的电气集成方式和控制方法。

    2020年11期 No.383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行业动态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涂装技术分会2021年汽车涂装技术交流会论文征集通知

    <正>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涂装技术分会主办的"2021年汽车涂装技术交流会"将于2021年10月在天津召开。两年一届的汽车涂装盛会,是我国汽车行业在涂装技术领域进行技术交流,促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重要平台。会议将以"节能、环保、降成本,促进汽车清洁涂装生产技术发展"为主题。竭诚欢迎涂装专业的各位委员,从事汽车、摩托车制造及相关工业领域的涂装技术人员,关心中国汽车涂装技术进步的国内外友好人士投稿。

    2020年11期 No.383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