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赫唯;王子欣;刘春柏;冯博;周川川;刘国山;
采用手持激光焊技术研究了带有电泳涂层的汽车车身用钢板的焊接可行性,分析了涂层情况对焊接过程的影响,研究了涂层钢板手持激光焊接头的力学性能、工艺参数、焊缝质量,通过与点焊、SPR连接工艺进行强度对比试验,充分验证了手持激光焊的工艺性能,说明了该工艺在汽车生产领域对电泳后车身的焊接可行性。
2021年01期 No.385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刘冬;
针对汽车门盖PVC气泡问题进行了多因素分析,分别从空腔形成因素、环境因素和PVC材料工艺因素3方面入手,详细分析了折边胶涂胶、压合开口、单件翘边、环境温度、PVC烘干炉温度、PVC厚度、PVC与外板端面对中性和PVC性能8项工艺因素对PVC气泡的影响和具体控制方法,同时对PVC气泡控制流程和具体实施细节进行了详述,为整车厂PVC气泡控制提供参考。
2021年01期 No.385 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张蕾;李娜娜;周宪民;张洋;孙明远;田润生;
针对汽车主机厂涂装车间产生的磷化废水,采用化学沉降法去除废水中的镍离子。分别进行了pH值、凝聚剂、絮凝剂投加量以及沉降时间(系统停留时间)对镍离子去除效果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pH>10.5,沉降时间>4 min,在足够的凝聚剂和适宜的絮凝剂投加量的条件下,废水中镍离子去除率在99.0%以上。将最佳工艺条件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废水处理后,出水的镍离子浓度可控制在0.05 mg/L以下,远低于1 mg/L,满足了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镍的排放标准。
2021年01期 No.385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罗浩;
汽车涂装车间常用活性炭和沸石转轮作为喷漆室废气处理方式,活性炭吸附设备处理能力大,性能可靠;沸石转轮处理效率高,吸附效果好。针对这2种常用的处理方案进行具体分析和介绍。重点介绍了2种方案各自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应用特点及处理效率。2种废气处理方案均有实际项目运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计算后,总结出了2种处理方案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2021年01期 No.385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5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占细雄;孙治国;张世桐;王千;
详细介绍了车辆跑偏的危害和四轮定位的意义,基于四轮定位的原理和方法,结合某车型阐述了批量生产中四轮定位调整流程及校准流程和方法。在对设备构成及检测原理进行全面介绍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生产中影响最终四轮定位精确度的因素,并提出了批量生产中合理的生产工艺顺序和提高定位效果及提高生产效率的建议。
2021年01期 No.385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俞祖俊;张军;陈新力;崔磊;田志俊;王祥;
作为用户评价和判断车体坚固程度的重要感官质量标准,车身外覆盖件的抗凹性是车身开发阶段的重点考察指标。以某车型侧围外板为例,将冲压成形导致的厚度减薄和应变强化效应引入其抗凹性能有限元分析,并与传统的仿真分析和实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冲压成形效应可提高侧围外板的抗凹性,且仿真与实测结果一致性更佳。
2021年01期 No.385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