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庆军;张林阳;李军;郑虹;
以某乘用车钢铝混合发动机罩为研究对象,建立钢铝板材试样自冲铆接模型,模拟其铆接过程,研究不同铆模深度、铆钉长度及板材搭接顺序对铆接接头几何形状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优化后的铆接组合进行自冲铆接工艺试验,从而优选出最佳的钢铝铆接参数。结果表明,针对厚度1.8 mm的DP590高强钢和厚度1.2 mm的6016-T6铝合金自冲铆接,采用铆钉长度5 mm、钉腿直径5.3 mm、铆模直径9 mm、铆模深度1.5 mm、"钢上铝下"的铆接方式所获得的铆接接头几何形状和力学性能俱佳,且无裂纹、穿透、铆钉屈服等铆接缺陷,可用于实际钢铝混合发动机罩的自冲铆接中。
2021年07期 No.39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徐文雷;曾宇鹏;李华鑫;朱伟;袁成逸;廖慧红;
以汽车铝制防撞梁为例,从防撞梁铝合金原材料力学性能测试、静态3点压弯及动态冲击3个试验方面入手,同时采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上述试验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原分析软件中的材料卡数据和试验结果差别较大,材料卡经优化后,虚拟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较为吻合,有效提升了防撞梁的仿真分析精度。
2021年07期 No.391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刘鉴锋;薛军;徐希宇;李永祥;耿富荣;
传统的乘用车后地板由钣金冲压件拼焊而成,质量大、模具工装成本高、耐腐蚀性差。为解决这一问题,选取LFT-D模压技术对某氢能源乘用车后地板进行轻量化设计。通过加强筋、平台等结构的布置,满足刚度、强度及堆垛仓储要求。同时集成阻尼垫及2个安装支架,实现功能整合。后地板与白车身的连接通过聚氨酯胶粘剂和4个螺栓安装点实现。分析结果表明,该LFT-D零件的刚度性能优于钣金件;同阶次下,模态略低于钣金件,但满足使用要求。试验结果表明,该LFT-D零件满足使用要求并减重2.27 kg,在小批量生产下(1×10~5辆以内)成本低于钣金件。
2021年07期 No.391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张茜;刘宇;吕浩;牛星辉;
采用单向拉伸、应变分析、扩孔、直角/V形翻边、U形弯曲等试验方法,对比分析唐钢DP980和QP980在加工硬化、成形极限、翻边扩孔、弯曲回弹等使用特性中的差异。结果显示,QP980具有良好的整体成形性,A80延伸率高达18.5%,与DP980相比,在变形中保持较高的瞬时n值;成形极限图中平面应变的最低点QP980较DP980高9%左右;DP980在扩孔、翻边特性中较QP980表现优良;DP980在U弯回弹中回弹量较大,在零件设计时需考虑更大的回弹补偿。相比而言,QP980更适合以拉延为主的高强钢结构件,DP980更适合以折弯、翻边为主的高强钢梁类件。
2021年07期 No.391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张强;
首先介绍了机器人滚边成型模拟仿真分析应用的目的,结合某车型机盖详细介绍了机器人滚边成型模拟仿真分析的过程包括引起成型缺陷的原因及设变方案,最后采用理论分析结果与3次实物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拟仿真分析方法有效并进一步说明在产品开发前期进行滚边成型模拟仿真分析可以缩短后期质量培育周期。
2021年07期 No.391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陈成奎;陈学罡;刘柯军;张炜;
某发动机排气歧管在台架试验过程中开裂,通过对其失效特征以及表面氧化物形态进行分析,得出排气歧管开裂为热疲劳开裂,其过程为表面氧化层不断形成和开裂,排气歧管发生热疲劳开裂的原因主要与其局部呈内凹形结构有关。
2021年07期 No.391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李磊;刘宙元;刘颖;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车型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成为汽车品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同步工程与车身焊装工艺结合,通过工艺分析,制作产品改善提案,在产品开发初期解决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设计缺陷,降低了设计变更数量,同时将白车身焊装制造质量控制提前到产品设计阶段。同步工程能够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开发成本,与汽车产业发展要求相契合,其在车身焊装工艺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021年07期 No.391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王浩名;范林;
为了解决纵梁等大件凸焊螺栓搬运困难,物流运输成本高等问题,以厚度为1.8 mm的GX420LAD+ZF镀锌钢板和M6螺栓为对象,研究了电阻点焊工艺焊接凸焊螺栓的可行性。根据经验逐步调试焊接参数,确定最佳焊接参数并获得了优质焊接接头并满足剥离力、扭矩、外观质量标准要求。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压力为4.15 k N、焊接电流1为8.8 kA、焊接时间1为400 ms、焊接电流2为12 kA、焊接时间2为520 ms的参数组合时,可获得M6螺栓的最佳力学性能和外观质量。本研究可以为螺栓新型焊接工艺方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2021年07期 No.391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