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仲海;潘志红;周凯;
针对1 800 MPa级超高强热成型钢板电阻点焊存在十字拉伸强度(Cross Tension Strength,CTS)力值不足的问题,采用在常规一段式电流焊接参数的基础上增加一段缓冷电流的双脉冲焊接参数进行改善,并通过正交实验,找到能够达成CTS标准的最佳缓冷式(双脉冲)焊接参数:预压20 ms,第一段通电时间420 ms,通电电流9 kA,冷却时间40 ms;第二段电流7.2 kA,通电时间400 ms,保压260 ms,电极头直径8 mm,电极压力4.5 kN,实现CTS提升约55%。进一步对两种焊接参数的断口形貌、CTS试验焊点失效模式、熔核与HAZ(热影响区)交界处磷/硫元素偏析以及焊接接头硬度与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缓冷式焊接参数可以有效改善断口形貌呈现塑性断裂特征;缓冷电流可以消除第一段电流导致的第一熔核与HAZ交界处的磷/硫偏析;缓冷电流可以使熔核处硬度降低约30 HV,从而增加熔核的韧性,同时使HAZ软化区的宽度加宽约0.6 mm。
2021年09期 No.393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姜成龙;张良;张晋杰;
介绍了一种对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纳米Si和石墨表面进行改性试验的研究方法,并对改性后材料的结构特征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纳米硅-石墨负极材料具有了更稳定的充放电循环性能和电化学性能,通过对不同条件下进行试验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将NanoSi和球磨石墨分别氧化改性混合而成的复合材料,极片经300℃热处理后,循环性能十分优异,充放电100个循环后放电容量仍达553.1 mA·h/g。这为纳米硅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上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思路,展现了纳米硅负极锂离子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市场上的应用前景。
2021年09期 No.393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0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李佳俊;谷彤坤;李延则;王亮;
传统SCADA应用正在从纯粹OT平台,升级成结合最新工业物联网平台技术、高度集成MES系统功能的新系统。分析了SCADA及工业物联网平台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容器化的工业物联网边缘设计思路。根据工业物联网边缘应用要解决的问题,设计了双环路模型结构,并分析了在边缘应用中采用微服务架构及容器技术能带来的优势。通过对温湿度控制智能应用的微服务架构及组件容器化部署的说明,展示了双环路模型的应用。
2021年09期 No.393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 董玉杰;杨帆;宋建新;任鹏;
针对载货汽车驾驶室强度法规升级,利用热成型材料的特性,对基础车型关键力学传递路径的部件使用热成型钢的车身加强方案,并通过仿真分析对该优化方案进行了验证。优化后白车身总质量252 kg,热成型应用32.5 kg,占比为12.9%。将优化方案在样车中体现后,进行认证试验,试验一次性通过,成本和质量也满足目标要求。
2021年09期 No.393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艾巍;李传州;朴永灿;
在已知车间整体布局、工艺流程、设备参数等数据的前提下,通过仿真手段对红旗繁荣工厂焊装车间的方案的产能、侧围吊具数量、滑撬数量进行分析,确定了在达产情况下的最优吊具及滑撬数量,同时对空中线的缓存进行了分析,采用的平台是Plant Simulation仿真软件,在结论中指出了项目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滑撬数量及侧围吊具数量进行试验并得出最优组合。
2021年09期 No.393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张瑾;王龙;王勇;张诚;叶垒;
对直流TIG焊焊接1.5 mm厚的304不锈钢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Minitab软件对影响焊接工艺的参数进行筛选,通过均匀设计和黄金分割试验对焊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对焊缝进行力学性能及金相显微组织分析,并采用ANSYS对不锈钢板焊接进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通过2种试验优化设计方法得到的最佳焊接工艺参数是焊接电流84 A,氩气流量7 L/min,焊接速度2.9~3.1 mm/s,ANSYS模拟的温度场验证了焊接参数的最佳性。
2021年09期 No.393 3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蒋磊;王龙;李十全;王大鹏;田钟炎;石峻嵘;
针对侧围外板拉延成形易产生开裂、起皱以及塑性变形不充分等问题,以某车型侧围外板为研究对象,对影响侧围外板拉延成形质量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运用单因素变量法,研究了压边力、冲压速度、摩擦系数、模具型面间隙以及拉延筋阻力系数五个变量因素对侧围外板拉延成形质量的影响。运用正交试验法和极差分析法,以降低最大减薄率为目标进行优化,筛选出最佳工艺参数组合。明确了各变量因素对侧围外板最大减薄率主次影响的优化方法,并分析了试验结果方差,得出了影响减薄率的显著因素。运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进行成形仿真,获得了良好的成形效果。利用成形仿真结果指导现场试模,得到无开裂、起皱、塑性变形充分的零件,最大减薄率为19.8%,最大增厚率为3.6%。研究表明,将正交试验应用于成形仿真可以改善侧围外板拉延成形质量,并能提高试模成功率。
2021年09期 No.393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8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范希军;郭欣宇;杜洋;刘星;董骐;谷淼;
为解决当前汽车总装车间多种车型多配置的混流生产方式所引发的错漏装频发的问题,提升质量保证能力和生产效率,应用最先进的数字化手段,设计了一套基于RFID、视觉识别等技术的数字化防错漏装系统,能够实现车辆信息自动识别,装配信息提示,装配件信息提取,错漏装防止,数据分析和追溯等功能。通过在总装车间的实际应用,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100%防错漏装,有效地节约了返修工时,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装配质量,对数字化防错漏装技术的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2021年09期 No.393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冯联会;武彬强;丛立国;李余;
简要概括了工业视觉系统的发展、主要构成和特点,同时借助总装典型应用案例介绍了视觉系统在整车装配领域的应用情况,通过对应用场景的深入研究,分析了不同的视觉系统结构如何在总装装配质量保障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同时这些视觉系统应用成果也可为其它汽车公司总装生产线视觉应用管理和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2021年09期 No.393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袁绍波;程忠;马晓朋;
激光在线测量技术在白车身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中处于探索阶段,应用开发不充分时,将造成资源浪费。在前期设计阶段需综合考虑工艺布置和关键测量点的选择,满足工时节拍及尺寸功能需求。工艺调试阶段需通过大量数据进行反复实践验证,实现测量值校准。在应用实践阶段需充分利用大数据统计,不断改善,实现实时监控、拦截、分析尺寸缺陷。激光在线测量技术数据处理能力与工作效率优势明显,满足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
2021年09期 No.393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郭辉;刘薇薇;
常规电泳涂料难以适应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不断升级的防火需求,因此开发具有良好阻燃功能的阴极电泳涂料十分必要。使用氢氧化铝,DOPO改性环氧树脂,双酚A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对阴极电泳涂料进行改性。结果发现,加入双酚A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不仅能提高漆膜的耐石击、耐冲击和耐盐雾性能,同时还能提高树脂中的磷含量。要实现理想的阻燃效果,漆膜中的磷含量应不低于1.77%,氢氧化铝含量不低于12.9%。
2021年09期 No.393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