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

  • 激光焊接在白车身制造中的应用和发展

    董功杰;王晓隽;陈聪;段宇;廖恺欣;杜晨辉;

    结合激光焊接工艺技术在车身车间的应用现状,综合分析了激光焊接的工作原理、工艺优势、质量标准与控制思路,重点论述了激光飞行焊、激光钎焊两种基础、主流激光焊接的工艺应用特点、产品设计需求,最后从连接工艺、激光技术、检测技术三个领域的创新发展介绍了激光焊接技术的前瞻动态。

    2021年11期 No.395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8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冲压工艺对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和仿真应用研究

    郑颢;欧阳俊;王玉超;刘彦梅;李伟;黄毅;

    为了明确零部件在冲压工艺过程中导致的力学性能改变对碰撞安全性能的影响,提高整车仿真精度,研究了GC420LA高强钢零部件与原始板材之间的性能差异。分别针对原始板材试样与零部件试样进行了准静态和中应变率拉伸试验,分析了工艺影响的应变率效应,并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了一种板材力学性能的工艺影响修正方法。利用该方法分别对材料级别试验工况和吸能盒碰撞工况模型进行仿真,结果仿真与试验对标都达到了90%以上的精度,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有效应用于整车碰撞仿真,在减少试验的前提下提高碰撞仿真精度。

    2021年11期 No.395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汽车用第三代高强钢QP980耐蚀性研究

    吴玉瑞;汤佳庆;

    为提高汽车车身用QP980在硅烷电泳涂装过程中的耐蚀性,通过改进现有QP980生产工艺,降低了材料表层合金元素含量和氧化物富集程度,从而获得两种改进型QP980,即980 Ⅰ和980 Ⅱ。将980 Ⅰ、980 Ⅱ与现有的QP980在相同前处理条件下锈蚀发生时间进行比较,发现980 Ⅰ和980 Ⅱ的防锈能力明显优于QP980。同时为了和实际生产环境更接近,分别采用QP980和980 Ⅰ冲制成相同的车身零件,并随整车进行电泳涂装后比较两者的锈蚀程度以及电泳后的涂层附着力,结果表明980 Ⅰ在整个涂装过程中均未发生锈蚀,且涂层附着力满足生产要求,其耐蚀性相对于原QP980有显著提升。

    2021年11期 No.395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生产现场

  • 基于Simufact的乘用车前轮罩点焊变形模拟研究

    宋庆军;张林阳;李军;郑虹;

    以某乘用车钢制前轮罩总成为研究对象,模拟其点焊加工过程,研究不同焊道顺序及焊点顺序对前轮罩总成点焊变形的影响,并探讨焊接顺序对点焊变形的作用原因。结果表明,相对于焊点顺序对点焊变形的影响,焊道顺序的变化对前轮罩总成点焊变形的影响更为显著,点焊变形的大小主要与第一条焊道的选择有关,第一条焊道所形成的连接结构刚度越大,则最终形成的前轮罩总成点焊变形量越小。

    2021年11期 No.395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焊装线PLC控制系统车型传递程序的开发与应用

    康广权;程鹏力;施国栋;陈仁申;

    焊装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白车身零件需要携带车型、流水号、车身类型等车型信息。通过对这些车型信息的采集、处理、传递和显示,以实现人工区分、机器人程序选择、零件匹配等多种功能。通过PLC控制系统的SCL语言对车型数据进行处理,编写出可以重复使用的逻辑块,实现了对车型信息从接收存储到传递应用的稳定控制,形成标准化、模块化的程序,体现了易维护和重复使用等多种优势。

    2021年11期 No.395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钣金表面等离子活化处理工艺

    丁春晓;

    从汽车车门全粘接密封结构出发,介绍了其结构特点以及实际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工艺布置。通过分析影响粘接效果的各项因素,以及各项因素之间的联系,揭示了目前生产工艺在进一步提升粘接效果、降低密封条开胶风险上遇到的瓶颈,提出了等离子表面活化这一全新工艺的应用。针对这一工艺,介绍了基本原理,并通过试验探究了此工艺在提高钣金表面张力、提高高温下粘接强度的潜力,最后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方式,确认了此工艺的安全性,为整车厂进一步改善车门全粘接密封条的粘接质量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2021年11期 No.395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汽车门内护板智能化生产模式研发

    方志彬;焦杨;杨帆;安慧;陈霏;闻向阳;

    汽车门内护板主要包含本体主框架、上部插件、中部插件、扶手和杂物斗等部件,通过注塑、浇注、包覆、修切、总成装配等主要工艺制造完成。主要论述了几个生产工艺单元的生产模式,采用自动化、柔性化的工艺设备和先进的物流设备完成汽车门内护板生产过程,同时建立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和仓储控制系统(Warehouse Control System,WCS)等信息化平台,整个制造过程的工艺流、物料流和信息流实现高效交互利用,突破了完全依赖于生产者的传统制造局面,减少生产人员并提高生产运营效率。

    2021年11期 No.395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材料应用

  • 不同充电机制锂离子电池老化行为分析

    闫晟睿;孙笑寒;王丹;刘晓蕾;

    不同的充电机制会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时间、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锂离子电池充电普遍采用阶梯式充电策略。研究并选取合适的充电策略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经济性,在保证安全性能的前提下降低电动汽车用户对于充电时间的焦虑。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会导致正极负极活性材料损失(LAM)和可用锂离子存量损失(LLI)。通过容量增量分析方法(IC)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研究了不同充电机制对锂离子电池老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策略对电池老化的机理相近,但不同充电机制将会导致电池内阻增长率不同,进而影响电池和整车的功率性能。

    2021年11期 No.395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CGFRPP工艺、性能及门内板制备可行性研究

    巩西琛;黄骏霖;高祥达;宋刘洋;郭文博;

    针对连续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介绍了该类材料的特点、材料制备方法和采用该材料制备的汽车零部件的生产成型工艺。对当下市场该类材料的性能测试结果进行微观结构方面的分析讨论,并从厚度比较、减重收益与成本方面对其在车门内板部件上的应用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对其在材料、工艺的后续发展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2021年11期 No.395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HC420LA钢板胶粘接头拉伸应力分析及工艺优化

    孟庆刚;海超;

    建立了HC420LA单搭接接头的二维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研究了钢板厚度、胶层厚度和载荷对胶粘接头旋转角度和内部应力场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胶层内的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结构胶与钢板表面接触的直角处,且该处应力状态为两向拉应力,是破坏胶层的主要因素;该处的等效应力最大值随着胶层厚度和钢板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增大胶层厚度和增加胶瘤结构能够有效减小胶层内部的等效应力,有利于提高胶粘接头的强度。

    2021年11期 No.395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生产装备

  • 点云技术在汽车焊装方面的应用

    孙仁龙;潘福禄;高文芳;费科举;魏国兴;杨胜男;

    主要介绍点云技术在汽车焊装方面的应用,包括获取点云数据和使用点云数据2部分。从点云技术的原理出发,到如何设置点云扫面站点对焊装线进行扫描,再到处理点云获得最终数据,介绍了点云数据获取的整个过程。利用点云技术获得的点云文件可以导入设计软件中,设计员通过设计软件的点云命令操作点云文件,了解所扫描线体的设备布局,最终通过操作设计软件制作出和现场设备位置信息一致的平面图。

    2021年11期 No.395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气浮技术在60 JPH乘用车淋雨检测线应用

    王千;李海军;占细雄;范永晓;黄东洋;

    为了提高乘用车淋雨检测线的水质,消除因水质不良导致的淋雨检测线功能丧失,以及因洗车污水残留导致的乘用车表面脏点等质量问题,将气浮技术引入到乘用车淋雨检测线中,用于循环水的净化处理。采用气浮技术进行淋雨检测线水处理,水质可以持续2~3个月符合GB/T 18920—2020标准,可以避免水质导致的质量风险。设备成本降低40%,设备运行成本较滤纸过滤降低87%,水耗较叠片过滤降低84%。气浮技术成功应用于60 JPH的乘用车淋雨检测线水处理,提质降本,具有推广价值。

    2021年11期 No.395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车身焊装生产线自动传输技术浅析

    张晓龙;窦志远;杜雨萌;崔超;王迪;艾学崇;

    目前白车身焊装行业的常见生产线物料自动输送形式有往复式传输小车、辊床-滑橇输送和辊床随行夹具输送等,对这几种常见形式的结构原理、适用场合及使用要求等加以阐述,并从使用成本、柔性化、传输节拍等角度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同时,对近年在业界备受推崇的自动导引运输车的技术和应用现状进行介绍,并对其未来发展稍加分析。

    2021年11期 No.395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