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帆;李昆;
AGV可以根据不同的运行工况、工艺布置和多种储存要求进行灵活部署,车辆可以根据调度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和调整。降低了人员的工作负荷和成本投入,并且可以将AGV调度系统与工厂已经部署的MES系统进行信息联通,间接提高整个生产系统的运行效率。研究设计了一种模块化的调度系统,通过数据库、任务分配、路径规划、交通管制、网络通信多个方面的模块化设计,实现了对AGV运行状态功能进行有效监管和控制。目前已经完成了16台AGV的调度控制。
2021年12期 No.396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0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赵隆卿;庄厚川;曹广祥;常悦彤;
热成形技术的应用是提升汽车轻量化、安全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简要阐述了高强度钢板热成形技术原理、成形设备、镀层技术、成形技术方面的应用及研究概况,分析了高强度钢板热成形技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对高强钢板热成形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1年12期 No.396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庄薇;刘宇;
虚拟评审是汽车企业广泛运用于产品开发阶段的重要手段。阐述了整车工艺开发过程中虚拟评审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包括对单零件产品设计、多零件间隙配合、制造资源及人机可行性的评估描述,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应用,说明了虚拟评审与整车工艺开发的结合,能实现新车型开发的顺利运行。
2021年12期 No.396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李爱冉;成正勇;
针对白车身制造过程高自动化率的特点,为了提前验证白车身生产可行性,提高机器人编程与调试效率,以顶盖涂胶工位、顶盖弧焊工位和左前车门滚边工位为例,应用Tecnomatix软件对机器人涂胶、机器人弧焊和机器人滚边3种连续性制造特征进行了仿真应用研究。从制造特征处理、工具定义、机器人仿真和离线程序应用4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及论述。实践证明,应用Tecnomatix可以有效完成机器人涂胶、机器人弧焊和机器人滚边3种连续性制造特征仿真,提高现场调试效率。
2021年12期 No.396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陈卓;刘菁茹;李永全;杜俭状;李靖;
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融合传统制造业的先进技术,建立汽车制造业焊装工艺的数字化系统。通过透明和实时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提升数据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实现跨部门、跨车间以及跨系统的信息化协作和工厂生产数据100%自动采集;通过设备状态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实现设备全周期的状态监控和故障预测,推进企业的数字化建设进程。
2021年12期 No.396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王波;崔海滨;孙国林;吴政勋;冯玉涛;崔天宇;
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可用负载超限问题会导致机器人轴组异常损坏。研究分析了机器人负载超出规定限值的原因,结合实际焊装工艺条件,制定并实施技术改进方案,提出了本领域机器人可用负载评估参数的推荐阈值。同时在阐述机器人有效负载评估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机器人单关节轴可用负载的评估模型和技术指标,归纳了机器人可用负载的评估方法及步骤,总结了在焊装规划和设计前期机器人可用负载的标准化、精益化及知识化的横展经验和预防措施。
2021年12期 No.396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张晓龙;艾学崇;李海南;张锦枫;宫正军;李靖;
介绍伺服滑台驱动系统的构成,分析出影响其定位精度的主要误差来源有电机定位误差、齿轮齿条副的齿隙和减速器的回程间隙。通过对各项主要误差来源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分析,提出提高伺服滑台定位精度的典型方法:一是通过直接降低各项主要误差实现任意位置精确定位;二是通过引入外置辅助机械定位机构提高滑台在特定位置的定位精度。
2021年12期 No.396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乔福龙;杨磊;农明满;劳世达;农胜夫;段绍川;
为了应对包边形式、产品造型特征在节拍、柔性生产方面给滚边工艺带来的挑战,提出了一种适应当下汽车前盖包边制造要求的高节拍高柔性方案,利用柔性设备进行生产设备的快速切换,利用机器人进行滚边、上下料搬运,最后通过工艺布局的优化,提高了滚边的柔性能力及生产节拍,生产实践结果表明效果非常良好。
2021年12期 No.396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