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

  • 汽车轻量化研究进展

    娄元豪;王优强;邢照斌;

    综述分析结构轻量化、轻量化材料以及制造工艺轻量化3个方面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汽车结构轻量化中尺寸优化、拓扑优化和形状优化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材料轻量化中轻质材料和高强度材料的性能特点以及在汽车上的应用,制造工艺中液压成形、激光焊接和热成形的基本原理及存在问题。结合目前发展趋势,实现结构一体化,研发综合性能更好的轻量化材料以及采用更加先进的制造工艺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

    2023年09期 No.41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引用频次:24 ] |[下载次数:1979 ] |[网刊下载次数:8 ] |[阅读次数:11 ]
  • 面向新能源时代的汽车用钢EVI工程技术发展

    冯毅;张德良;高翔;张军;路洪洲;田志俊;

    由于能源和环境问题,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而高强钢由于其高强度、可加工性、高性价比优势,其在新能源汽车上的集成应用成为业界的焦点领域。基于供应商的早期介入(EVI)理念,上下游产业链先后开展了多款钢制轻量化车身项目,如浦项PBC-EV、蒂森In-car、安米S-in motion、宝钢BCB系列和马钢MCEV等,主要围绕车身及电池包等主要部件。未来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以及关键技术的成熟,先进高强钢在汽车轻量化领域将发挥更大作用。

    2023年09期 No.417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1 ] |[阅读次数:8 ]

生产现场

  • 汽车发电机混合励磁转子性能及制造难点分析

    顾秋麟;

    混合励磁转子在生产过程中有较高的工艺要求,针对在制造过程中磁钢极性正确安装,流程检验中励磁线圈与集电环电励磁极性的判别,以及不同磁钢材料运用对性能提升的效果这3点作为切入点,通过磁钢与爪极的阵列配合,设计专用的检验设备在检验环节对励磁线圈进行通电校验,并使用不同材料磁钢进行发电机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配合励磁线圈正负极与磁钢组成海尔贝克阵列,能有效提升发电机输出功率,且汝铁硼材料相较于铁氧体对电性能的提升有更好的效果。

    2023年09期 No.417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 ]
  • 镁钢电偶腐蚀行为分析及防腐措施研究

    宋庆军;张林阳;井琦;李军;李国臣;

    以乘用车镁合金后背门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镁钢异种材料电偶腐蚀模型,模拟其电偶腐蚀行为,并结合电化学测试及腐蚀形貌结果分析镁钢腐蚀机理,同时结合腐蚀机理制定了4种电偶腐蚀防护措施,包括降低电解液浓度、镁合金表面处理、减小阴极面积及镁钢之间添加铝合金过渡层,通过这4种防腐方法可有效抑制镁钢间的电偶腐蚀。

    2023年09期 No.417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 ]
  • 密封胶上油漆褶皱的分析与对策

    雷敬钦;

    针对油漆涂层在焊缝密封胶上的褶皱问题进行调查,判断褶皱成因是油漆在密封胶表面润湿不良。通过材料配套性验证、胶增塑剂影响、密封胶烘烤、不同配方密封胶对比和中面涂不同膜厚交叉对比等,锁定润湿不良的原因是油漆涂层膜厚偏薄。机器人喷涂波动是造成膜厚偏薄的主要原因,但考虑削减备件成本和降低流挂起泡风险,最终通过提升材料润湿性能解决褶皱问题,并提出防再发方案。

    2023年09期 No.417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 ]
  • 模铸轴承钢线材中心黑心问题分析

    郭立波;周伟基;高惠菊;

    针对模铸轴承钢中心黑心缺陷,分别对退火态和热轧态盘条样品采用低倍酸浸、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微观形貌观察、能谱成分分析检测手段分析缺陷性质。通过对冶炼过程和轧制工艺流程进行调查,确认黑心缺陷是由于发热剂保温不良,导致冒口附近出现C、Cr元素偏聚造成的碳化物偏析。根据该缺陷形成原因,提出相应的现场工艺改进措施,为加强冒口的保温及时更换了发热剂,降低了浇注的过热度,最终解决了黑心问题,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2023年09期 No.417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 ]

材料应用

  • 微合金化1800 MPa热成形钢的成分设计及强韧性研究

    耿志宇;张宇;薛晗;王静静;周天鹏;刘旭明;

    利用热力学计算软件Thermo-Calc对Nb、Ti含量变化对其碳氮化物析出的影响规律进行计算,确定了1 800 MPa热成形钢的成分。对该热成形钢的平衡相图、主要析出相的析出温度、特定相中元素含量随温度的变化、析出相的长大行为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该材料的主要相组成和相变特征基础数据。对微合金1 800 MPa热成形钢的力学性能和三点弯曲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热成形钢淬火后的组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和细小的马氏体块(Block)是1 800 MPa热成形钢具有高强韧性的主要原因。最后采用充氢+慢拉伸的方法检测了热成形钢的延迟断裂敏感性,表明在充氢时间小于2 h的条件下,热成形钢具有优异的延迟断裂敏感性。

    2023年09期 No.417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 ]
  • 一种汽车金属材料表面涂镀层六价铬含量快速定量方法

    姜伟男;王紫怡;孙硕;钱立运;

    六价铬广泛存在于汽车金属材料表面涂镀层及皮革之中,六价铬测试是汽车材料禁用物质测试必不可少的一项指标。为了进行汽车金属材料表面涂镀层中六价铬含量的测试,通过试纸法建立了一种快速半定量检测程序。与QC/T 942—2021《汽车材料中六价铬的检测方法》中紫外法、点测试2种测试方法进行了比对试验,本方法的试验结果与传统定性、定量测试方法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本方法的操作过程更为简便,传统方法完成整个试验需要4~8 h,本方法试验完成时间小于5 min,同时节省了大量试验耗材,减少了废弃物排放。

    2023年09期 No.417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 ]
  • 聚乳酸自然老化性能分析及汽车应用评价

    王国未;颜景丹;马鸿昌;郭洁;赵子胜;王凤英;

    研究分析并论证生物基可降解的聚乳酸材料替代石油基工程塑料在汽车内饰部件应用的可行性。通过1年的自然环境湿热老化试验,验证了聚乳酸材料的耐水解和耐候性,证实聚乳酸可以满足汽车内饰部件的长周期使用要求。通过对量产车型的顶灯壳体进行试模和性能测试,证实聚乳酸材料可以满足汽车内饰部件的设计开发要求。

    2023年09期 No.417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 ]

生产装备

  • 浅析汽车焊装线各类输送设备及应用方案

    陈志毅;李海南;刘久月;刘子宁;郭振礼;

    介绍了汽车焊装线各类输送设备,包括高速滚床、伺服滑台、往复杆输送链、积放式输送链、空中往复传输机构和自动导引小车输送,并介绍各类输送设备在焊装线的应用形式以及在焊装车间的普遍应用场景。通过对不同输送设备原理,技术参数的说明,阐述焊装生产线输送形式的基本使用概念,确保设备选用的合理性,提高工厂效率。

    2023年09期 No.417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1 ] |[阅读次数:10 ]
  • 安全设备在焊装线人机交互过程研究应用

    魏国兴;王亭力;林增宇;李海南;马立新;杨立群;

    详细阐述了汽车制造业的安全标准和风险图,分析了焊装线人机交互工位的风险等级,介绍了汽车焊装行业常用的安全光幕、安全激光扫描仪和其他安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依据安全标准中安全距离的计算公式,得出了焊装线上料口和返修工位的安全距离,为焊装线体供应商及汽车生产商关于焊装线人机安全建设提供了相关参考。

    2023年09期 No.417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