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东杰;张庆东;雷佳恒;燕子扬;杨超;蒋百灵;
以经孕育/球化处理、石墨球密度数可调的铁-球墨系金属为研究对象,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超声热熔损失重等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不同球墨密度对铁-球墨系金属热熔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球墨密度的增大,铁-球墨系金属热熔损失质量逐渐下降,铁-球墨系金属的抗铝液腐蚀性能与H13钢相比有明显的提升。铁-球墨系金属浸铝热熔损试验后,Fe-Al反应生成物层的厚度与球墨密度成反比,间距小、大比表面积的石墨球阻碍铝液与基体接触和铝液的扩散,从而抑制熔融铝液对基体的腐蚀。铁-球墨系金属表现出更优异的抗铝熔体腐蚀性能。
2023年10期 No.418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 ] - 王成成;孙积强;贺帅;谢攀;李翠;黄凯;
大功率LED汽车车灯由于输入功率和器件集成度不断提高,使得芯片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降低了其使用寿命和发光效率,提高LED车灯散热性能是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利用微弧氧化表面处理技术在铝合金散热器表面制备了一层具有微孔结构的微弧氧化陶瓷膜增大其散热表面积,同时陶瓷膜多孔结构产生的烟囱效应能够加强散热过程中热量的对流。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厚度和孔隙率对散热性能有极大影响。通过建立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等效模型,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微弧氧化陶瓷膜厚度为28μm、孔隙率为50.26%时,散热器的导热系数最高,热阻值最小,散热性能最好。
2023年10期 No.418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3 ] |[阅读次数:33 ] - 黄东海;赵振奇;王聪聪;吴维冬;
针对车型开发中发现的疑似局部屈曲现象,通过临界屈曲应力的计算对比和法向变形量测量确认了局部屈曲,识别出局部屈曲对耐久性能的潜在风险。通过应力测量,结合海伍德模型修正了缺口处S-N曲线,基于考虑了载荷顺序以及交互作用的疲劳损伤累积模型和动态剩余S-N曲线,分别算得零件的残余寿命,对比试验实测残余寿命,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基于上述残余寿命预估方法,提出了耐久目标修正方法,指出了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和工程应对方法。
2023年10期 No.418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 ] - 蒋超;肖谦;展若雨;罗健;邝文峰;
通过设计试验(DOE)建立了零阶差车门系统关键质量特性玻璃面差与玻璃升降扭矩的仿真模型,分析响应变量的显著影响因素,并通过蒙特卡洛(Monte Carlo)模拟了公差优化前后系统的稳健性。结果表明,玻璃面差与玻璃升降扭矩仿真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8 6、0.963 9时,模型的相关性均较好;理想情况下的公差优化后玻璃面差与玻璃升降扭矩的产品超差率分别从0.62%和1.71%降低为0。同时,结合大批量生产与工艺制造能力的实际情况将公差带重新划分后,玻璃面差与玻璃升降扭矩产品超差率分别降低了0.60%和1.67%,大幅度提升了系统公差设计的稳健性。
2023年10期 No.418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 ] - 彭仲利;肖华;
为提升乘用车密封条带来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主观感受,通过对汽车密封条押出工艺的研究探讨,明确试制阶段密封条押出工艺的通用评审内容,使外作密封条在设计、制造过程中能够遵循统一的评价标准。主要阐述了密封条的原材料、分类、结构和性能等,系统介绍了押出生产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工艺控制要点。从而满足:密封条的产品验证试验(Product Verification,PV)测试要求;整车密封性的功能要求;整车外观装饰要求。
2023年10期 No.418 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 ] - 叶宗茂;
为了分析乘用车手动变速器挂挡困难的原因,对两款售后退返的手动变速器主从动齿轮同步器摩擦锥面进行谐波分析,发现其同步器摩擦锥面高阶次谐波幅值异常,与用户手感吻合。在制造过程中必须控制主从动齿轮零件同步器摩擦锥面谐波幅值。通过多次台架试验总结出手动变速器主从动齿轮零件同步器摩擦锥面各阶次谐波幅值符合范围,加入监控计划用于控制制造过程质量,之后再无类似用户质量问题发生。
2023年10期 No.418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 ] - 王杰;周旻;侯颖;廖敏;
针对汽车车身新色开发过程中色差管控方法以及特殊结构下色差管控的要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明确了针对不同颜色的特性,需要进行不同的色差管理偏向和标准。提出了车身特殊结构下,针对不同目视角度的分析,得出最优的色差管理角度和标准。
2023年10期 No.418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 ] - 王杰;周丽文;陈双桂;
对车身色漆双基(Base)工艺的颜色开发和应用过程中的重难点课题进行提炼、分析和研究,在导入初期首先对色漆双Base工艺与普通单Base工艺的不同进行了对比分析,再对匹配色漆双Base工艺的一个典型案例(赤焰红颜色)的特性进行分析,并确定了色漆双Base工艺生技性测试要点和应用阶段会出现的难点课题,主要为B立柱色差、补漆加修困难和部品对色3个重难点课题,之后对颜色开发的不同阶段进行了针对性施策。重点梳理了色漆双Base工艺的开发的应用要点、难点解析及有效对策。
2023年10期 No.418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 ]